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六堆客家老店 回味生活變遷軌跡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18日電)老店總是讓人思古幽情,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紀錄屏東六堆客家的傳統老店,集結出書「六堆回味」,書中51家屏東客家鄉的傳統老店串演出南部客家人生活軌跡的變遷。

「我們來到嘉豐食品行,這是一個從父親這一代開始傳承下來、專製蔭豉的家庭事業」縣府客務處長古秀妃為了執行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屏東客家產業的輔導,拜訪內埔鄉的嘉豐食品行。

古秀妃看到老闆鍾慶忠赤膊翻曬豆豉,背都曬得紅腫脫皮,仍堅持日曬,不用機器,只為了保有香氣,深受感動,她想到了六堆地區還有許多類似的精彩生命故事,她說,許多的行業因時代的變遷而凋零,但可以以文學書寫及影像紀錄等方式保存下來,於是她決定出書紀錄屏東客家的傳統老店。

「六堆回味」一共紀錄了51家屏東8個客家鄉的傳統老店,有吃的如粄條、粄、青春釀、豬膽肝、豆花、酒廠、花生豆腐及麻油店等,也有一些已經面臨凋零的行業,嘉豐蔭豉、祖牌木匾雕刻、竹門簾和人像畫師、手工棉被店等,還有雜貨店、藥局、燙髮店等與生活貼近的店。

這些店有很多都是橫跨了3代,紀錄了屏東客家人的集體記憶,從這些店可以一窺屏東客家人的傳統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軌跡的變遷。

正如書中的序中所寫,屏東平原一直維持著稻米的生產,客家人因此擅長於米製的食品如面帕粄、白頭翁粄等; 早期的客家鄉親居住的空間以合院為主,沒有紗窗、紗門的年代,多半以竹門簾做為隔絕房內外的屏障。「六堆回味」就是為了這樣的年代,做了最佳的見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