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創意來自生活 黃春明暢談觀察與體驗

人氣: 9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岳芸台灣基隆採訪報導)台灣國寶級作家黃春明今天(3月15日)蒞臨基隆演講,主題是「生活與創意」,他認為創意並不是功課,若不是從生活經驗來累積知識,很難有創意發展。

以〈看海的日子〉〈莎喲娜啦‧再見〉〈兒子的大玩偶〉等小說享譽文壇,並有多篇小說改編為電影的作家黃春明(1935年~),在現場觀眾與主持人得知他年齡後都說,看不出身手俐落的他已76歲(虛歲)。他指出,台灣過於重視考試,結果把小孩的成長過程壓縮在教育生產線,這是台灣當前教育很大的缺失。

黃春明引用美國著名的教育家杜威的名言:「教育即生活」,教育方式應該是把學校課程與學生生活聯繫起來。他說,鄉下農夫會自謙不識字,沒知識,可是他們種稻卻是不看書就知道如何做,那是從生活工作中累積的知識。他們從看戲聽講古獲得教育,有了忠孝節義的思想,「忠」就要像岳飛那樣。

懂得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黃春明感嘆,懂得《論語》的人卻是不乏不忠不義者;不識字比識字者還懂得做人的道理,「知識變成行為才了不起,否則只是會唱高調。」

飯桌上是理想的學習場所

「一定要照顧小孩,但是過份保護就會剝奪小孩其他的學習,會造成他們的依賴心,獨立不夠,很多東西會學不好,」他表示,就像野生鳥類警覺性高,啄米之後,會仰起頭左看右看,觀察四周是否有甚麼異動,可是家禽就只會一直低頭啄米。

黃春明認為,近代化的學習都只偏重書本,至於肌肉學習、頭腦學習、辨別木頭、辨別鳥類等都付之闕如了。他舉例說,以前小孩聽到水流就可辨別河裡有甚麼魚,而現在小孩可能只會認知大魚、小魚、黃魚等。

三餐吃飯是多麼重要的學習場所,他也提及,有語言的學習、行為的學習、四季蔬果魚類的學習等,可是現在這堂課沒有了,夫妻上班回來在餐桌上不太講話,全家成了看電視吃飯。還有幼稚園分成大中小班,黃春明主張不分班,由姊姊帶小的學習上廁所等生活教育,由阿公阿媽當志工在餐廳大家一起吃飯聊天,學習重要的人文課。


台灣國寶級作家黃春明2010年3月15日蒞臨基隆演講,主題是「生活與創意」。(攝影:岳芸/大紀元)

在同情別人的苦難中成長

「在人文方面的學習,教授學者套用西方理論來解釋小說,叫人看不懂,會讓人產生自卑。」黃春明認為,小說是在講古、說故事,看了易懂,就會感動,會對人的尊嚴、矛盾感到吸引,那也是人文素養的教材。

黃春明回顧自己的文學寫作養成經驗,讀初中的時候,老師看他作文不錯,送他兩本書──俄國作家契訶夫與中國作家沈從文的作品。黃春明讚美俄國作家把文學看的重要,知識份子要有良心、有社會問題意識,於是這成了俄國小說作家創作的傳統。契訶夫擅寫貧窮人家,黃春明閱讀這兩位知名作家的書,發現還有那麼可憐的人,不禁哭了,能夠去同情別人也讓他成長。

對照當前的社會,黃春明同時感嘆,當前社會問題的意識已經淡薄,知識份子對社會比較不懷抱理想,反而是只想好好照顧自己的較為普遍。

後來踏入社會,黃春明從事修繕電器,有機會接觸到很多妓女,有些願意多聊天,了解到她們為生活所逼而跳入火坑,那是在一九五零年代,台灣生活貧窮,黃春明同情女性,他創作小說時,就把她們的靈魂與精神提升至最高。

台灣創作環境今昔對比

「沒有材料,廚藝再好也無法發揮,」黃春明說道:「看過俄國小說,妓女是苦難的象徵。」還有把以前儲存下來的經驗寫進小說裡,譬如父親的魚寮與太太的難產經驗。黃表示,不是哪一本文學理論的書教他怎麼寫小說。

黃春明認為,文學作品應該老少咸宜,雅俗共賞,受教育不多的人閱讀了也能感動,可是現在台灣的創作環境卻早已變調,越不容易懂的作品越叫作藝術。

在演講的過程,生活體驗與觀察豐富的黃春明,生活中的故事信手拈來,俯拾即是,並且搭配表演動作,現場笑聲不斷。他感慨台灣當前的人文環境沒有以前好。


台灣國寶級作家黃春明2010年3月15日蒞臨基隆演講,演講之後有讀者請他簽名。(攝影:岳芸/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