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蛋價不振 蛋農嘆心血付流水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縣17日電)雞蛋產地價不振,讓蛋農陳茂振心情盪到谷底,因為照顧蛋雞如同呵護小孩,需有愛心與耐心,否則,1天沒餵食雞隻,可能換來10至30天不生蛋,箇中甘苦非局外人所能體會。  

70歲的陳茂振,民國66年起飼養蛋雞,他剛開始僅養4000、5000隻,興盛時期曾有3萬隻左右,現在則有近2萬隻蛋雞。

飼養蛋雞並不是每天等著收雞蛋,有很多細節需注意,稍有疏忽可能會付出慘痛代價。陳茂振說,蛋雞要長到4、5個月大才會開始生蛋,1隻雞平均1個月會生21顆蛋,量會逐月遞減,直到1年半左右就被淘汰收購。

陳茂振指出,蛋雞扣掉5個月的成長期,加上遞減的產量,以1年換算,1隻蛋雞一生可以生200多顆蛋,不過,沒有細心照料,天天補充飼料或水,有的蛋雞可能10天至1個月後才會再次生蛋。

因此,飼養蛋雞就要有全年無休的體認,假日或過年都只是日期參考,遇到颱風夜更慘,由於蛋雞怕雨淋及颳強風,加上易受驚嚇,需整夜守候養雞場維護,深怕心血付諸流水;只要晚上有任何風吹草動,都要從溫暖被窩爬起來察看,睡得並不安穩。

陳茂振表示,早期民國40、50年時,因很少人飼養蛋雞,利潤相當不錯,現在則不然。其中,飼料是影響蛋價最大因素。民國66年每台斤雞蛋產地價約新台幣9元,經過30多年,目前每台斤雞蛋產地價約21、22元,調漲不到3倍。

因此,在飼料價格居高不下情況下,蛋農根本無利潤可言,需等到飼料價格下修,蛋價回穩,才能彌補損失。

回首與蛋雞為伍的40年經驗,陳茂振有說不完的「養雞經」,過程自然是有喜有悲,雖4名子女均成家立業,但有2萬隻蛋雞陪伴,陳茂振一點兒都不寂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