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活化大農倉 西螺覓良方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詹士弘/西螺報導〕位於西螺大橋附近的大農倉,面積大,發展潛力十足,鎮長蕭澤梧希望能引進民間力量,以多元化方式進行經營,由民間的活力及創意開創商機,避免公部門砸大錢做建設,卻搞出大而不當的「蚊子館」。

西螺大農倉興建於民國66年,屬於集中型糧倉從收糧、碾米、米糠分類、稻穀輸送一貫作業、龐大機械設施保存良好,建築十分堅實牢固,為因應戰時可能之空襲,屋頂漆為綠色,非常特殊,全台現已不多見,約有一座足球場大,具有保存及參觀價值。

蕭澤梧為了活化大農倉,向縣府爭取經費,除進行綠美化、種植草皮外,並彩繪農倉外牆,改造附屬建物,增加休息、住宿及洗澡功能,暫時成為自行車遊憩站,目前已經完工,等取得使用執照,即可對外開放。

蕭澤梧表示,大農倉腹地大,只當自行車休憩站太過可惜,希望運用既有的空間與設施,形塑一個具有特色的創意產業,希望大家能集思廣益,提出營運策略,讓大農倉發揮多元化功能。

蕭澤梧表示,未來希望大農倉能有藝術家進駐,而能兼負自行車遊憩站的功能,提供簡單的餐飲及過夜服務,更希望企業能夠進駐,如米食加工廠、竹藝加工廠,甚至酒莊,都可以一起來開發大農倉。他強調,政府花大錢投資公共設施,如不符合市場經濟,錢砸得再多也是「蚊子館」,所以一定要引進民間力量經營。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