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對岸搶魚傷台 ECFA不談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曉宜/調查採訪

台灣漁業發展逐漸沒落,絕不僅是工業污染問題,台灣面對中國「搶魚」,已造成內、外銷市場嚴重衝擊。外銷市場上,因種苗與技術外移中國,中國已經佔據台灣鯛在美國及台灣鰻魚在日本的領先地位;內銷市場上,台灣八成海撈魚都來自中國,因為中國漁民以不法手段「搶魚」,導致台灣近海漁業資源匱乏,但此攸關台灣漁業永續發展的中台漁權問題,與台灣參與FAO等國際組織以利品種研發等議題,ECFA卻隻字不談。

烏魚遭攔捕 鰻外銷市場被掠奪

根據統計,1999年,台灣出口的台灣鯛佔美國進口總量的六十六.四%,但自從台灣鯛品種、技術外移至中國後,2006年時,已變成中國佔美國進口總量六十五.八%,台灣僅剩十三.三%。

台灣鰻魚亦在中國加入日本市場後受重擊,據統計,一九九一年全盛時期,台灣外銷日本數量高達六萬二千公噸,產值達五億六千萬美元,佔日本鰻魚總消費量五十二%以上。然而一九九五年,輸日活成鰻,中國佔輸日總量七十一%,台灣只剩二十六%,近年因中國鰻魚檢驗出了問題,中台比例消長為六十二%比三十八%,但在加工鰻部分,台灣完全不是中國對手,輸日比例上,中台比竟差距到九比一。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主任劉富光,從事水產養殖研發管理三十年,他表示,台灣現在之所以無法與中國競爭,就在水、土地、人工,台灣都比中國貴,當中國養殖技術與台灣相當時,台灣就會趨於劣勢。因此要與中國競爭,台灣必須保有種苗、技術與衛生品管優勢。

劉富光說,台灣鯛是台灣種苗、技術外移中國,倒打台灣外銷市場的鮮明實例,因此如何「保種」成為重要課題。今年試驗所培育出成長快、體型大、單雄性及耐寒的台灣鯛新品系,由於必須雌、雄配種才能繁殖,所以即便魚苗賣出仍可「保種」。但其他魚種一旦外流就易於繁殖,所以保種不易,要維持競爭優勢,就要不斷研發中國沒養、不會養的新品種,所以一方面政府應投入更多研究資源,不斷研發;二方面應爭取台灣加入FAO等國際組織,以利從各國引種,提高配種成功機率。否則現在中國是FAO會員,比台灣容易拿到多國原種時,台灣與中國將永遠站在不同的起跑點上競爭。

另方面,劉富光認為,政府應嚴控農政官員退休赴中,畢竟現在農漁業技術、品種幾乎都握在政府手中,政府高官若受不了誘惑赴中,台灣再怎麼保種、保技術都沒用。

在內銷市場上,屏東石斑養殖魚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明宗坦言,台灣沿海已經沒有魚了,一方面是台灣漁民捕撈過當,一方面是中國「搶魚」搶得凶。以烏魚為例,原本每年冬至前後,烏魚都會從中國黑龍江、長江、黃河口,洄游至台灣西南部近海產卵,此時烏魚最成熟,烏魚子也最飽滿,但近年總在未成熟的烏魚游到中國浙江、福建沿岸時,就被中國漁民搶捕、濫捕,導致高雄漁民什麼都捕不到。

致力石斑魚苗養殖的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碩士生呂政達說:「我們真的對ECFA很擔心、很沒信心,如果政府急簽ECFA真的是為台灣,為何台灣與中國的近海漁權問題,ECFA不談?」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