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好心助人被騙財害命 冤魂不遠千里追報

作者:泰源整理
秋風起,讓他動了歸鄉之念,沒想到在路上見識了陰魂至陽間討債索命的事。(戴兵/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933
【字號】    
   標籤: tags: ,

清朝時,有一松江府華亭縣人叫汪瑾,年紀五十多歲了,窮愁潦倒,客居在京都,布衣不第。他已十分厭倦在外客遊,時當秋風吹起,他動了思念家鄉之情,便乘船南歸。

在等候放閘時,船停泊在武城縣舊縣城西邊。傍晚,汪瑾正感到寂寞冷清,驀然看見一個小僮僕,滿頭大汗地跑來,投上一張名帖給他說:「我家主人馮二官來謁見。」汪瑾看名帖上稱「鄉眷晚生馮勰」,卻素不相識。心想自己既老又貧,至親好友當面走過尚且不相認,哪裡又有硬來認親的人?他懷疑這是認錯了,遲疑不肯領受。僮僕說:「老翁您不是松江府姓汪的嗎?」汪瑾說:「是的。」僮僕說:「那就不錯了!」說著就跑走了。

不一會,馮勰來到,穿著華美的衣服,戴著新帽,年紀大約三十歲。行禮作揖,登上船來,執禮謙讓恭敬,送上四匹潞綢為進見禮,自稱:「我是山西人,將要到揚州去訪一老相識,他在上官橋巡檢司。仁兄要歸松江,我想乘搭你的便船,不知肯接受嗎?」汪瑾看他樸實忠厚,便答應了。馮勰拜謝,僮僕於是把行李搬進了船艙。

晚上兩人敘談起來。汪瑾說:「仁兄是山西人,我是南方人,為何稱『鄉眷』呢?」馮勰說:「我祖籍是松江府的,明亡清興後,改籍為汾陽,名片稱鄉眷,是表示不忘本的意思。」汪瑾說:「為何不仕宦求進,辜負這壯年的大好時光?」馮勰說:「這都是命中注定的,不可以強求。我為想入仕做官,先後花費了上萬金了,始終沒有成功。起初很憂鬱不快,後來也就不放在心上了。我轉念一想,自己才疏學淺,一無長處,何必無才忝居官位,尸位素餐呢?假如說因貧困而去做官,那麼我本來就是資財殷富之家。不管從哪一方面考慮,都一無足取,所以我甘心為一布衣平民。仁兄您生當盛世而卻不被用,這是命啊,對貧困又有什麼可抱怨的呢?」汪瑾十分佩服馮勰的話,滿肚子牢騷頓時減消。從此以後兩人朝夕相對暢談,相處十分歡洽。

善惡有報通陰陽兩界

一天,船停泊在淮安,正好逢到中秋節,汪瑾打了酒邀馮勰一塊賞月。酣飲之間,馮勰忽然握著酒杯嘆息說:「華亭的鶴叫聲,還能夠再聽到嗎?」汪瑾聽了也不在意,便問:「你的朋友當巡檢,料想官況也一定很清苦。你千里迢迢去訪他,不會徒勞往返空跑一趟吧?」

馮勰沒有回答。好久他才放下杯,悽慘地說:「十多天來,很感念仁兄待我情深意厚,好幾次想要竭誠相告,又恐你聽了害怕,因此隱瞞不說。如今蒙你詢問,實在難以再沉默了。上官橋巡檢姓陳,雖然說是朋友,實際卻是仇人啊。十三年前,我販賣千捆布到蘇州,路上經過荏平,與姓陳的一起住在同一個客棧。正逢下大雨,滯留在客店,姓陳的與同舍客人呼盧賭博了一天一夜,一敗塗地,囊中錢全部輸光,還欠人家一百多兩銀子,無法償還,遭到了同舍客人極大的窘辱。我可憐他,替他如數償還,事情才算了結。我又贈送他二十兩銀子路上用。那時候姓陳的千恩萬謝,說要知恩圖報,哪怕粉身碎骨,也是心甘情願的。然後,他又同我商量:『家中尚有老父母,難以守志樂道,要想按官家之例出錢捐買一個小官職,苦的是囊中無錢。恩公仗義疏財,能不能再借給我五百兩銀子,利息任你定。假如有幸能得一官半職,絕不失信,有負恩公。』我正高興他能仁德愛人,便慨然答應了他。當時也怪我太粗心大意,竟沒有立下契券。過了五年,我又重來京城,聽到他已得到揚州的官缺,還沒有領到官憑,寓居在宣武門外。便連忙去拜訪他,下人卻推辭說他外出了,我再三再四去等候,才得一見。相見時,他又對我非常冷淡傲慢。」

汪瑾聽到這裡,不禁怒目切齒,說:「人心險惡難測竟然到了如此地步嗎?」馮勰說:「倒不是人心險惡難測,而是我們這種人心太老實口太直爽,以君子之心去對待小人,難道沒有聽說過中山狼的故事嗎?」

汪瑾說:「是的,確實如仁兄所說,真是受此輩小人的惡氣也太久了。對這種人,仁兄應當討還欠債,同他絕交算了。」馮勰說:「我也轉念一想,何不就這樣做呢?但是向他問起欠債,他不但不承認,而且反口出惡言。我十分憤怒,同他爭論起來。我所以這樣,倒不是痛惜失了一筆錢,而是痛恨這人太負心了啊!誰料到這姓陳的為人如鬼妖,比蛇蠍還毒,竟買通了管理街坊的小吏,把我送交官司。因為沒有契券作證明,官府不審察,糊亂判案,竟使我暴死他鄉,不得歸葬故土。我在陰間告狀,已准予追償這筆血債,幸得仁兄帶我進揚州,使我得以向那姓陳的發洩我的憤恨,我一定要以厚德答謝仁兄,以後哪敢忘了結草銜環之報呢?」

汪瑾聽了,毛骨悚然說:「那仁兄你是鬼嗎?」馮勰說,「是的,你在燈下月下驗一下就知道了。」汪瑾驗看了一下,果然見馮勰沒有影子,於是非常恐懼。木然坐在席上,面色如死灰。

馮勰安慰他說:「不要怕,我感激仁兄都來不及,哪裡會害仁兄呢?」好久,汪瑾才神色稍定,但還是戰戰兢兢同他相處,如有芒刺在背。等到達揚州,馮勰悵惘地說:「從此同你永別了。不過,我聽說起造寶塔,一定要造到尖頂。我知道仁兄同知府是故交,明天希望你去拜訪他,乘空為我一洗冤屈,不要讓那負心奴才再盜取清白之名來欺騙世人。」說完,再拜告別。

汪瑾也哀痛地送別他,指著小僮僕問:「這個小僮僕是人呢,還是鬼呢?」馮勰說:「我自身都是鬼了,哪裡還能把人來當作僕役呢?他也是我在陰間花五千錢買來的,也與仁兄同鄉,是南門外賣襪商人李四的兒子。」等到馮勰走了,汪瑾才放下心。

汪瑾生性謹慎,沉默寡言,始終沒有把這件事洩露於人,所以船上的人全都不知道。第二天,汪瑾去拜訪知府,留下來飲酒。正飲到親熱歡洽之處,忽然有人來報說,上官橋陳巡檢在夜裡得急病死了。知府驚愕地說:「一個精神好好的人,怎麼一下子就死啦?」汪瑾嘆息說:「冥冥之中,天理昭昭,難道是虛妄的嗎!」於是就向知府講述了自己的經歷,知府瞠目結舌了好久。

姓陳的死後無家歸葬,知府為他買了棺材衣衾,送到公墓埋葬了。清點姓陳的宦囊還有一千多兩銀子,知府痛恨姓陳的為人不良,便把它全部贈給汪瑾,說:「我這是替馮勰報姓陳的怨,報你的德。」汪瑾起初不肯接受,後聽知府說的很在理,才收下了。回家過上了小康日子。

他向鄉人打聽有認識李四的人,原來李四是回民,果然生過一子,但在兩年前,這個孩子年紀十五歲,生瘧疾死了。問他的形貌,也同馮勰的小童僕一模一樣。只是不知道在陰間是被何人所占有而賣給馮勰的。

資料來源:《夜隨錄》@*#

責任編輯:古容#

——看更多【古道人生】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成公為人耿直,性好善良,老了就在水邊建了一座茅廬,以捕魚為生。有一天,天快黑的時候,有個穿著濕衣服的人,哭泣著走來,成公以為他是個掉落水中而爬上來的人,於是就叫他進來,準備辦了酒飯,要招待他吃一頓,暖暖身子。後來這兩「人」發生了一段「超人」而感人的故事。
  • 粵語中有這樣一句方言:「財來自有方,唔使咁彷徨。吃幾多,著幾多都系整定噶。」意思是說:一個人發起財來自有它的方法,無須你煞費苦心地去籌謀。吃多少,穿多少,用多少,都是註定的。本文的故事就能反映出這一點道理來。
  • 何醫生給兩人病情相似的人開了同樣的藥,結果卻大不同。他茫然若失地說:「今天才知死生在命,不在藥的功效,也不在醫生的技術啊。」從此閉門謝客,許多年不再談醫術了。
  • 王皇后與永曆帝感情非常好,在顛沛流離的日子裡,他們患難與共,相互扶持,將風雨飄搖的南明苦苦撐了十六年。示意圖。(公有領域)
    一個書生遭喪父之痛時,未婚妻被改嫁,赴考之日正是他失婚之時。後來他幸逢貴人,竟然幫他找回了未婚妻,挽救了婚姻。這事是怎麼發生的呢?
  • 浙江海寧地區有一姓查的人,在科舉考試上一直很不如意,考到了四十多歲時還沒有考上,家中十分貧苦。有一天,他來到了關聖祠祈禱,隨後求得一籤,籤詩中有「南販珍珠北販鹽」一句,於是打算放棄科舉考試,進入都市去經商。經商無著,因緣際會,因為幫助了他人,助成了他的事業。
  • 距離嘉興三塔灣二十里,有一座塔孤零零地立在官塘旁邊。塔上下共七層,高約十餘丈,中層刻有「鶴秀」兩個大字。塔面臨大河,背後全是農田,旁邊並無寺廟。路過的人以為是當地人為鎮壓風水方面建造的塔,但卻不知道塔名是什麼意思。後來問秀水縣的人,才知道塔並非為風水修建,而是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 一對來自不同家境、貧富差距極大的男女同學,有志竟成終成眷屬,但是,後來遭逢戰亂生離死別……,道盡人生無常。
  • 當今的年代很少有人在講「五行」了。但在中國的古代,人們知道五行是天帝賜給大禹治理天下的九大法則的第一種。雖然有些現代人不相信五行,不過,五行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周行。本文舉一個「命中利北不利南,在南方一試難中,在北方則隆隆直上」的實例。
  • 清朝時,海寧郭去非,他生來就對琴弦的聲音情有獨衷,在襁褓中聽到有人彈奏琵琶,就在母親的懷中歡喜躍動。少年時學琴之後,幾十年中不分寒暑,從早到晚都在彈琴。因此,心境平和,恬淡寡慾,不但沒有追求富貴之心,即使面對外界的誘惑和嘲笑都不為所動。人們卻視他為痴人,沒有人知道他真正的才能。
  • 杭州人邵藝洲,性情爽直,喜於交遊。有一次他在街市上偶然看見一個賣藝乞丐。這乞丐舞弄的刀劍棍棒,各種各樣,都能出神入化,絕妙異常。邵藝洲心裡明白此人本領高強,不是尋常的乞丐。……後來他們怎樣變成了生死之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