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文建會發行黃土水作品郵摺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2日報導】(中央社台北22日電)行政院文建會所屬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台北市中山堂管理所與中華郵政公司合作,完成台灣首位國寶級雕刻藝術家黃土水「南國/水牛群像」作品的郵票及郵摺,今天在台北市中山堂發行。

文資總處籌備處主任王壽來、中華郵政總經理胡雪雲、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陳冠甫、黃土水家屬林廖網腰、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教授謝裡法、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副教授李乾朗等貴賓皆親臨現場。

王壽來表示,此次發行的郵票主題為「台灣雕塑郵票:黃土水/南國(水牛群像)」,此作品於去年3月2日經文建會公告為國寶文物。

他說,文建會自94年修訂最新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來,已公告45件國寶文物,「南國(水牛群像)」是唯一的台灣本土藝術家作品,深具特別意義。因此,特地與中華郵政合作,製作中英文簡介光碟片與郵摺,紀念這位台灣雕塑之父,也讓大家瞭解黃土水的生平,以及「南國/水牛群像」作品的歷史意義與藝術價值。

胡雪雲指出,為呈現「南國/水牛群像」這件浮雕作品的立體感,中華郵政突破以往平面印刷框架,以打凸技術印製郵票。配合文資總處委製的影音介紹光碟,隨郵摺一起發行,讓台灣本土藝術之美隨郵票及郵摺散播到世界各地,達到推廣、瞭解、愛護,進而保護文化資產的目的。

出生於1895年的黃土水從小就對雕刻有興趣,也展露雕刻天份,1915年留學日本,是日本東京美術學校收的第一個台灣學生,1920年起其作品「山童」、「甘露水」、「擺姿勢的女人」、「郊外」分別入選日本第二、三、四、五屆帝國美術院展覽會,雕刻的材質廣及木頭、大理石及泥塑,才華洋溢,可說是台灣現代雕刻始祖。

1930年黃土水因盲腸炎轉為腹膜炎病逝,最後遺作「南國/水牛群像」於1937年由黃土水家屬捐贈在1936年完成興建的台北公會堂(現今台北市中山堂)。去年3月文建會以其為「台灣近代美術標竿之作,具重要歷史意義;浮雕畫面呈現南方亞熱帶風情,反映當時台灣農村美意識藝術成就,為台灣美術史上難得的稀有題材;雕塑的水牛群像與蕉園背景,均是台灣時空代表物象,刻劃出台灣特質景象;此件作品充分表現台灣特殊風情,構圖完整,層次分明、表情生動」,公告為國寶文物。

「水牛群像」又稱「南國」,原作是以「薄肉雕」製作的石膏浮雕,黃土水先以草圖、小浮雕開始製作,直到每一隻牛的造型都滿意了,才放大到長五公尺半、寬兩公尺半的大型浮雕畫面上。因為面積大,所以以黏土捏塑完成;翻製為石膏時,將整個作品平分成八塊,待由石膏翻成銅後,再將八塊組合成一整片。

「水牛群像」是由悠閒的五頭牛側身像,和三位裸身的牧童側身像所組成,畫幅左右以長長的芭蕉葉圓弧包圍畫面,騎在牛背上兩位牧童,左邊的用長竹竿挑著斗笠玩耍,右邊的戴著斗笠,另一位站在小牛面的小個子,他把斗笠放在身後,三個牧童的姿勢完全不同,或騎或立,三個斗笠的處理方式也各有不同。五頭水牛的方向也有變化,四頭大水牛分別由左右兩個方向行來,小牛居中,有被父母親保護的意思,尤其是小牛和小牧童的互望眼神中,流露出溫馨的關懷。

作品中的牛頭相向為三比二,牧童的相對二比一,即是由左往右行的是一位騎在牛背上的牧童,帶著一對老牛和小牛,而由右往左行的是兩位牧童帶著兩頭牛,正當雙方在此會合時,年小的牧童看到小牛朝前行來,便立刻跑上前去,站在牠的面前愛撫著牠,這個動作是這作品的中心,是高潮之處。所以構成了極穩定又均衡的畫面。

依據作品的尺寸,可以估計出牛的大小和牧童的身高,如小牛高約130公分,身長約170公分,大牛高約160公分,身長約220公分,小牧童身高約130公分,這般尺寸正和真的牛、真的人一般大,稱之為「等身大」的雕像。

文資總處期許中華郵政多發行與台灣有形、無形文化資產相關題材的郵票,文資總處願意配合拍攝相關光碟片,希望藉影音效果,宣揚台灣文化資產之美,而這次「黃土水/南國(水牛群像)」郵票的發行,就是文資總處與中華郵政未來長期合作的一個開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