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蝶翅拼貼成畫 襯托原民之美

人氣: 12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3日電)「大自然就是我的教室。」從小跟著蝴蝶收藏家父親王先鏗,一起到陽明山抓蝴蝶的林秀玲表示,「時常翹課和爸爸上山抓蝴蝶,在山上學到的比課本還要多。」

今天起至12月31日在台北市立動物園昆蟲館展出的「福蝶‧FORMOSA台灣蝴蝶王國特展」,其中一幅「蝶畫」,是林秀玲代替已逝的父親王先鏗,借展給動物園,透過這幅原住民樣貌的蝶畫,帶領民眾重返50年前台灣「蝴蝶王國」的傳奇。

早年在外商公司工作的王先鏗,因為對蝴蝶的熱愛,50多年前拿著一筆美金改從事蝴蝶加工業,在1968年至1975年間,台灣平均每年出口高達1500萬至5億隻蝴蝶,而蝶翅在當時幾乎可稱上是台灣的名產,最常見的加工品有蝴蝶標本、蝴蝶桌布、書籤等。

加工過程經常有損壞或破碎的蝶翅,喜愛藝術的王先鏗運用這些碎蝶翅,貼成一幅幅色彩鮮豔的「蝶畫」。

林秀玲表示,這次借展的原住民人像蝶畫,畫中可看到台灣特有保育類曙鳳蝶、端紅粉蝶等目前較難以見到的蝴蝶種類,蝴蝶艷麗的色彩,搭配用色也大膽的原住民文化,兩者相得益彰。

由於王先鏗在世時,經常到山上抓蝴蝶,通常都是山上原住民帶著他穿梭山林,因此王先鏗大多數的蝶畫,都以原住民人像為主,表達彼此之間的友情。

從小就愛蝴蝶的林秀玲,直到現在還是常到野外找蝴蝶和蛾,「白天抓蝴蝶、晚上抓蛾。」每回她抓到特別的種類,就把卵存放在吸管內,交由動物園繼續孵化,她期望有一天,台灣還能再回到蝴蝶王國的年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