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馬英九元旦宣示 學者憂政府傾中政策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1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於建國百年元旦文告提及黃金十年是第二個百年奠基基礎。淡江大學戰略所兼任助理教授洪財隆表示,很多人擔心馬政府的「黃金十年」會令台灣「走入中國的世界」。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認為,馬政府對於中國過度一廂情願的期待與依賴造成長期經濟發展的危機。

台灣智庫為剖析馬政府的政策路線是否符合國家發展利益和全民福祉,2日下午邀集多位財經學者於台大校友會館共同召開座談會,提出建議供政府施政參考。

黃金十年是「走入中國的世界」?

洪財隆表示,很多人擔心馬政府的「黃金十年」會令台灣「走入中國的世界」。他指出,六次江陳會簽署的協議,台灣需要的「避免雙重課稅」與「投資保障協議」未有進展,「智財權保護協議」或「食品安全保護協議」都流於宣示,無實際保障效果,足見兩岸經貿落入由中方主導的交流節奏與議題設定之中。

洪財隆指出,值得執政當局注意的是台灣投資繼續低迷、外資來台降低但台商赴中國投資則急遽攀升,以2010年1-10月對外投資來看,中國以外地區投資占對外投資總額比率20.3%,對中國的投資占對外投資總額比率79.7%為歷年新高,比2009年同期大增123.68%,若再加上友達高達30億美元的投資案,則全年成長率更近200%!

洪財隆表示,就2010年1-10月外銷訂單來看,雖有成長(年增率27.3%),但海外生產比率則創歷史新高,2010年3月份首度超過50%,至該年11月份達到50.95%,這意味台灣人民的工作機會更少,值得政府關切。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洪財隆(攝影: 林伯東 / 大紀元)


犧牲庶民利益造成貧富差距擴大

邱俊榮表示,政府常在「唯GDP主義」、「唯成長主義」的思維下,追求數字上的經濟成長,並將經濟成長的驅動力置於出口與投資,這正是造成財團與富人得利,犧牲庶民利益,造成貧富差距急速擴大的根源。


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攝影: 林伯東 / 大紀元)


對中國過度依賴造成經濟危機

邱俊榮認為,對於中國過度一廂情願的期待與依賴造成長期經濟發展的危機。他指出,馬政府宣稱三通直航後,高雄港的國際排名會大幅躍升,如今只見節節敗退。而台商期盼的投資保障協定簽不下來,智慧財產權保護無法真正落實;而如今馬政府更宣稱臺灣毫無優勢的六大新興產業可尋求與中國互補發展,令人憂心。

馬政府嚴重高估國民所得

前經建會主委、臺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指出,政府提供的2010年實質GDP,其中出超一項因假設我們的出口還可照2006年的高價賣,而進口則照2006年的低價買;這種不合理的假設,使實質GDP比真正的所得和購買力虛列了11,410億元實質並未存在的所得,大幅誇大了人民所得及經濟成長率,馬總統執政3年真正國民所得一共只成長1.36%(增加1,497億元)。

陳博志進一步指出,這些微的成長還是靠政府數千億舉債和赤字支出才得到的,把政府赤字的增加扣除,實際上將是負成長。陳博志也表示,政府宣傳2010年民間投資首破2兆,但民間固定投資(當年價格)其實2004年就破2兆,2010年金額仍低於2007年。近年淨投資持續減少,2010年實質淨額投資只有2004年的69%(2006年價格),政府卻向人民宣傳投資大幅成長。


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攝影: 林伯東 / 大紀元)


政府執政勿淪為口號治國

陳博志表示,馬總統在就職兩週年記者會上,宣示將提出「黃金十年」執政藍圖,元旦正式提出了「黃金十年」的規劃內容,然而揆諸六大新興產業、新鄭和計畫等諸多政策,淪於口號而無實際規劃作為;而當初宣稱直航後,高雄港和桃園機場國際排名會上升,但實際卻不斷下降,顯見成效不如預期。

他不希望馬總統變成一個「口號治國」的總統,但自馬總統執政以來,嚴重高估國民所得及誇大施政成果,將忽視未來財政的困難,政府施政應回歸基本面,勿淪為口號治國的政府。

黃金十年的財政願景何在?

台北大學財政學系教授蘇建榮表示,財政為庶政之母,沒有健全的財政體質,以及財政改革的魄力,就別奢言黃金十年。他指出,賦稅改革缺乏配套,使租稅成為產業政策、經濟發展政策與其他政策的附庸,更是執政者深化政商關係的籌碼,包括遺贈稅、營所稅稅率的調降及軍教免稅的取消都是如此,使賦稅改革流於形式與口號。


台北大學財政學系教授蘇建榮(攝影: 林伯東 / 大紀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