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發展遲緩兒復健 電腦科技輔具療效佳

人氣: 15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1年10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晴玳高雄報導)就讀國小一年級的張小弟,雖然是名自閉兒,但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已可以進行著色與學習。回顧2年前初接受治療時,張小弟常會驚聲尖叫,無法控制自我情緒,看見轉動的電扇,輒便凝視忘我,全然漠視周遭的人事。在接受體感式遊戲治療後,他不但學會了雙腳跳、倚著牆穿褲子,更可以接受老師的教導。

家有發展遲緩兒,父母該如何協助孩子接受治療,進而突破障礙、發揮潛能?據研究指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對遲緩兒的復健十分重要;而一般傳統的治療,對兒童發展也確實極有助益;但由於療程缺乏變化,兒童往往容易失卻治療的耐性與動機。

有別於傳統的方式,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創新引進電腦數位科技輔具,應用在臨床醫療上──以模擬馬術(騎馬機)及體感式遊戲(Wii、PS2、IBOX)治療,搭配一般傳統的復健治療,結果發現療效甚佳。

高醫復健團隊自95年起,針對發展遲緩兒童進行為期22週、每週3次的臨床治療,研究發現:自閉兒在接受模擬馬術治療後,不論粗、細動作功能、或是感覺統合能力都有明顯進步;唐氏症兒童接受Wii活動訓練之後,在動作功能、感覺統合功能及視覺整合能力等方面也有大幅的增長。

對於注意力不足的過動症(ADHD)兒童,高醫復健團隊接續又進行體感式遊戲治療,發現透過生動畫面與即時性回饋的刺激,對增強過動兒童的注意力、視覺動作協調與社會心理功能等均大有幫助。此外臨床研究發現,若結合虛擬實境系統及騎馬機,給予雙重任務的練習,對發展遲緩的療效更為卓著。

高醫復健科復健治療師王志中表示,運用電腦科技輔具,搭配一般傳統治療,對發展遲緩兒童的復健,可收到良好療效;但遊戲治療輔具的使用,須透過專業治療師的評估及活動調整,避免在家自行操作,否則容易造成肌肉傷害、腕隧道症候群或網球肘等傷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