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造成人體不舒服、生病的六種邪氣(上)

文 / Ovi 吳奕璇(中醫師)

一名生病的女子在看溫度計。(Shutterstock)
人氣: 48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人為什麼會生病?」

我們在〈陰陽是什麼〉一節有說到,如果人體內陰陽失衡,人就會生病,但是為什麼人體會失衡呢?

你有過這種感覺嗎?一天不知道為什麼莫名不對勁,感覺渾身不順暢,卻又找不到原因。這時候,你會開始怪罪天氣嗎?

「今天下雨,整個人都怪怪的!」

「天啊!今天也太熱了,要人怎麼活啊!」

當然,你這樣講的時候,身邊的人有很高機率會覺得你在牽拖,笑你是「理由伯」、「理由嬸」。那麼,是時候好好讀這一章了!因為天氣眞的比一般人所想的更影響我們的身心喔!

本篇要說的「六淫」就是會造成人體不舒服、生病的六種天氣變化——因為這樣的變化會致病,所以古人將它們定義為六種邪氣。古人是這麼說的:

《素問.至眞要大論》:「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

當人的病因是外在感受或感染「風、寒、暑、濕、燥、火」這六種邪氣時,這樣的疾病被稱作「外感病」。接下來的篇幅也會以這順序來好討論每個邪氣喔!

一、風邪

大多數人第一次聽到「風邪」這名詞,應該是從許多人從小耳熟能詳的「克風邪」廣告吧!不過,如果說邪氣有六種,那你會好奇為什麼風邪特別需要「克」呢?

那是因為風邪是六淫之首,被尊稱為「百病之長」,用白話一點的方式來解釋:風是一切疾病的根源

我們知道,風是由空氣的流動所造成,但為什麼明明是這麼尋常的天氣現象,卻會被冠上這麼邪惡的罵名?以下就來說分明。

(一)人體的恆溫機制

這就要先從人體的恆溫機制開始說起。

最近幾年,全世界歷經肺炎疫情肆虐,大家應該已經滿了解體溫的標準了。正常的體溫會介在36到37.4℃之間,一旦超過37.5℃,就代表人體處於不正常的發炎狀態,也就是俗稱的「發燒」。

要維持恆溫並不容易,人體每天消耗大部分攝取進去的熱量在維持體溫恆定。之所以要如此,是因為體內許多有生理作用與酵素都需要在特定的溫度下才能進行。

(二)潛伏的病菌

除此之外,你還要知道細菌與病毒等病原可說是無所不在——包括我們體內。

我們所處的環境中都有不少看不見的病菌,這已是現代人基本的公衛常識,但是我們的體內同樣也有許多病菌躱藏,只是平常有免疫系統的守護避免牠們作亂。不過,一旦身體比較虛弱,牠們就會一舉攻破免疫防線,讓我們生病。

但有時我們並不知道、甚至忽視身體已經變虛弱了。一旦在狀態不好的時候吹到風,身體表面的熱量就會被帶走,身體又得花額外的能量去維持身體恆溫,免疫系統運作的能量就會減少,此時病菌便有機可趁,進而產生發燒、流鼻水、頭痛等等讓身體不適的免疫反應。

(三)古人的觀察

古人觀察到,人在吹風之後容易產生出許多不舒服的症狀,甚至本來就比較虛弱的老人、小孩吹風後還可能引發更多嚴重的疾病,因此才有「風為百病之長」之說,也把風定義為一種邪氣,歸納在六淫當中。

罹患風邪的另一個說法是「中風」,意思是「中了風邪」,也可以把這詞彙理解成感冒的一種說法,而不是我們平常知道的、讓人口歪眼斜的「腦中風」。

日常預防

要預防風邪就要做好保暖。除了日常不要讓自己受寒,頭部更是需要保暖的重點部位。

頭後部有兩個穴道「風池」、「風府」,會取這兩個名字也是因為它們正是風邪進入人體的孔洞,可視作人體的窗戶。在臨床上,我也常提醒病人,騎機車時,機車外套可以選擇連帽的款式,不然風邪就可能由這兩個穴道入到人體而生病喔!

拆解完六淫之首——風邪後,接下來的「寒、暑、濕、燥、火」這五種邪氣,我將給予每種邪氣一些#關鍵字,帶領大家輕鬆了解其他邪氣的本質。

二、寒邪

關鍵字:#冬令主氣

光是聽名字,應該就不難想像「寒邪」的好發季節就是冬天吧!隨著地球公轉的影響,冬天時日照下降,空氣變冷,隨著冷空氣南下,寒流、冷氣團警報發布,大家就知道冬天的腳步近了!

關鍵字:#寒為陰邪,易傷陽氣

「世間萬物皆能分陰陽!」

是的,這句話又出現了!寒氣也是世間萬物,就算以無形方式傷人,同樣也能分別陰陽。寒邪屬於冬天,那它的屬性應該也是昭然若揭了——陰邪

如果寒邪傷到我們的皮膚肌表,會產生惡寒、頭痛、流鼻水等等「表證」,也就是感冒等上呼吸道症狀;如果傷到身體內裡,則會出現腹瀉、消化不良、吃了就拉肚子等症狀,而且腹瀉還可能夾雜消化不完全的食物。

 

❖ 寒邪屬陰,易傷陽氣(晨星出版社提供)

關鍵字:#寒性凝滯

寒邪的性質是凝滯的,要理解這點可以先想像高山中的河水上游,來到嚴寒的冬天時,受到寒邪影響,原本流動的河水會慢慢結冰,流動性下降。換句話說,寒邪有改變物體流動屬性的能力(液體→固體)。

將這個概念應用到人體後,我們便能理解,一旦染上寒邪,體內各種氣、血、津、液運行就會阻滯不通。

這裡我想特別提一點,這種凝滯的狀態可能是由外在天氣引起,但也可能是因個人的生活習慣所導致,所以當中醫說你身體偏寒,不要總是怪罪給天氣喔!

 

❖ 寒性凝滯(晨星出版社提供)

關鍵字:#寒性收引

寒邪主導收引,這描述也相當形象化。許多物體都有「熱漲冷縮」的性質,寒冷會收縮;而應用到人身上時,就像一陣寒風吹來,大家都會不自覺地包緊自己的形象。

天氣轉冷也會使毛細孔收縮,用中醫語言來說,就是「腠理緊密」。腠,音同「湊」,意思是「肌膚的紋理」,「腠理緊密」的意思就是肌膚紋理變得緊密的樣子。

在這狀態下,人體的熱能被鞏固在腹腔中,而沒辦法好好透達到四肢,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經脈拘急」,最後會導致「肢體屈伸不利」的結果。

 

❖ 寒性收引(晨星出版社提供)

責任編輯:王曉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