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細懸浮微粒濃度 台嚴重超標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12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耿豫仙台北綜合報導)「PM2.5」可不是下午2點半,是指現在工業空氣污染的隱形殺手,比抽煙吐出的煙霧顆粒直徑PM0.1-1.0微米還小的細懸浮微粒,其直徑只有PM2.5微米,約頭髮直徑的1/28。罹患肺腺癌的樞機主教善國璽25日特別為此議題呼籲政府重視環境保育,配合立法管制汙染源。

彰化縣醫療界聯盟、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等團體25日在台北召開 「細懸浮微粒(PM2.5)對國人健康的影響與對策」高峰會,邀請單國璽「代言」為此議題錄製影片警示。單國璽表示,1963年在彰化落腳,那時的彰化没有工業汙染,綠油油一遍。後來被調到花東,住了12年;最後到了高雄,印象中的高雄灰濛濛,退休時發現身體不適檢查出肺線癌第四期。

令專家學者擔憂的是PM2.5的體積比煙還小,易由人體的呼吸道進入而不易被發現阻擋。單國璽表示,當初台灣實施禁煙時,也有很多聲音,但現在反而都適應了。他呼籲,執政者眼光要放遠,控制環境汙染,維護環境就是維護自身的生命健康。

細懸浮微粒主要來源於燃料燃燒等人為的活動形成,環保署14日發布「空氣品質標準修正草案」,將PM2.5納入空氣品質汙染物標準,以民國105年年平均值20微克/每立方公尺, 逐年提高標準。但對於產業、能源、交通汙染,環保署表示,會同其他相關部會推動改善。

彰醫盟表示,台灣的PM2.5濃度數值,如與2011年9月WHO所發布數據比較,在38國排序中相當於第32位;同一資料庫565個城市排名中,台北市相當於第546位,細懸浮微粒(PM2.5)嚴重超標;而年均值是WHO標準值的3倍,分別是英國的2.3倍、美國的3倍 及加拿大的4.5倍。這些數值使醫界不得不「站起來」說話,要求執政者重視「源頭控管」。

(責任編輯:陳妤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