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技術團專業化 3年內計畫導向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台北27日電)台灣技術團50多年來協助多國自給自足。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秘書長陶文隆說,過去是先有經費、再決定援助計畫,將逐漸改正為先決定計畫、再派專家,目標2、3年內完成轉型。

台灣於1959年派出第1個技術團到越南,從受援國家成為援助國家。為確保資源較缺乏的國家,糧食能夠自給自足,技術團在外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農業、水產養殖等;但技術團能做的不只農技上的進步,有時甚至能觸動當地民眾情感。

例如,駐巴拿馬技術團近年積極協助復育巴拿馬國花「鴿子蘭」,這種蘭花花蕊及唇瓣的形狀極似1隻迷你白鴿躲在花中,非常美麗;但因瀕臨絕跡,很多巴拿馬人沒見過自己的國花。

台灣技術團以3年時間復育成功後,今年2月將種苗送給當地85所學校,讓學童自小認識國花,未來更以復育2萬株為目標。

技術團的援外工作,寫下台灣外交上最貼近友邦民眾的篇章,正在轉型的技術團,未來將以計畫為導向,可望更有效率。

陶文隆受訪時表示,自去年開始,有新的技術援助計畫,就已開始計畫導向;過去給了經費,沒有目標、不論專業,1個技術團要做所有的事,是不對的;應該先決定計畫,再派遣適當專家到當地工作。

例如,若決定輔導某國養殖漁業,從養殖魚池建造、魚類專家輔導養殖、產銷技師協助行銷,各有不同人分工,計畫成功機率更高,也更能控制經費。

陶文隆也不諱言駐外技師人力短缺難尋的困境。他表示,目前在外的技師有一半出去不到6年,做滿3年就離職的也很多,簽短期契約較有可能招募人力。

根據外交部資料,台灣目前派駐國外的技術團及醫療團達32團、207人,分布於28國,以中美洲56人最多,非洲、亞太、加勒比海地區各40多人,亞西及南美洲地區各10餘人。

以駐外技術團計畫類型來看,園藝佔最大宗,達27%,農藝、水產養殖各佔14%,資訊及職業訓練合佔12%,畜牧10%,其餘為經貿管理、食品加工、醫療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