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體驗學習產業 拉抬GDP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6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耿豫仙台灣台北報導)國民信託後,標地物最低的底線也要維持原狀,甚至更好,但是否信託後就像戴了「經濟落後」的金箍咒?國民信託協會理事長王俊秀指出,英國有110年的國民信託經驗,全台第一名有外匯存底的產業就是體驗學習產業,也就是國民信託後續帶來的參觀、欣賞、旅遊的體驗學習產業。

全球國民信託做的最早就是英國,有豐富的經驗,王俊秀表示,英國的國民信託提升了兩種產業:「第三部門產業」和「體驗學習產業」。

「第三部門產業」就是付費請民間管理者,以專業的管理經營110年來所建立的國民信託案;而「體驗學習產業」,是開發好山好水好文化,串連體驗學習的網絡,王俊秀說,歐洲大部分中小學的戶外教學都會選擇英國,不論交通、食宿,或週邊的「體驗學習」的消費,都是可觀的收入。

王俊秀對國民信託有豐富的經驗,可說是台灣信託法的推動始祖,他指出,台灣的古蹟政策限制很多,不能修、不能賣極不友善,就他了解,有17、18個案例被指定為古蹟後連夜敲毀,對國家而言是一大損失。他說,只要國民信託用市價買下,成為公共財對外開放,政府再加封,將能改變現狀。

6月5日環教法通過,王俊秀認為,環教法與信託法兩者結合,就等於英國的體驗學習產業、第三部門產業。他指出,台灣半個小時內就能上山、下海,有太多的好山好水好文化能取代高級代工產業,是一塊很大的GDP。

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解說員吳杰峯表示,台灣有很多特有種的原生物,如低海拔地筆筒樹、台灣桫欏等都是恐龍時代的蕨類,華盛頓公約列名不得買賣的保育種類,國際重視、想看的,政府卻不重視。但他說,民間可以整合,募款買下信託,如何包裝,結合在地的文化,可委託給專業的業者經營。

國民信託協會的會員如「千里步道」、「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等NGO都有自己的特色,王俊秀說,這些都有能力推動,把地方相關、國民級的文化生態,在地人買下來,點點串連即成一個面,一個網絡,一個體驗學習產業的GDP產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