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談台多元文化 從母語教育開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9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專題報導)現在教學主要建構在漢人的價值觀上,這讓原住民認為講漢語才是高尚的;原住民紀錄片導演馬躍‧比吼表示,文化認同必須從教育做起,從幼稚園的母語教學開始,培養原住民教學人才,才能避免文化隔閡。

一般原住民之所以自卑、缺乏自信心,主要原因乃是長期遭到主流社會的誤解、偏見,在接受主流文化教育時,最大的學習障礙即是文化認同的問題,漢人因為不理解,所以原住民常和這些刻板印象對抗。

加上強勢文化入侵,以及制度性力量促使整個母體文化、思想解體,導致現在的原住民青年世代不願學習自己的文化。

由於社會不了解原住民的文化,創作歌手巴奈‧庫穗談到,自己的父親為卑南族,母親為阿美族,但是在家卻是以台語(河洛話)溝通,「一直到27歲前我都是過著隱形的生活」,他感慨的表示,在現行教育體制下,會讓原住民認為,當個漢人比較高尚。

原視女主持人阿洛‧卡力婷‧巴其辣談到,國小1年級時,班上同學調查省籍,坐在隔壁同學多來自福建、江蘇、浙江等,但她只能填台灣花蓮,為了表示自己跟別人一樣,她說:「最後我填了福建,但是回家後大哭一場,因為我不知道我來自哪裡。」

在7歲前還很會說母語的她,奶奶總是得意的帶著她去向親戚炫耀,不過在求學階段時,阿洛‧卡力婷‧巴其辣為了趕上漢人而去參加國語演講比賽,甚至被學校老師正音。這現象顯示,尋求認同感的過程中,原民必須努力學習漢語,在家中也鮮少再使用母語。

馬躍‧比吼表示,這個社會應該是多元價值同時並存,但是現行教育體制卻要我們去做別人,從一個原住民變成一位漢人。

他指出,學校教材應是多元文化的展現,從學習漢人的語言、文化外,台灣原住民的高山文化、海洋文化,都未納入現有教材,這讓原住民的孩子,在認識自己的傳統文化上產上障礙,尊重原住民文化,應先從多元教材編制開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