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臺新移民父母延長簽證 馬:可研議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3月21日訊】(大紀元訊)中國時報二月推出《新臺灣人出頭天》系列報導,呈現14位大陸與外籍配偶在臺奮鬥的故事,引發各界廣大迴響。馬英九總統19日與這14位新移民家庭茶敘,他允諾會研議延長新移民父母來臺探親的簽證期限,另以專案加強對新移民的家庭訪視,鼓勵新移民走出來,與臺灣社會融合。

馬英九致詞時強調,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移民社會,除原住民在這塊土地已待了上千年,其他族群只是先來後到的時間不同。這是薹灣社會的特色,我們應該用平常心看待。他說,看了《新臺灣人出頭天》報導,14位在臺灣落地生根的大陸與外籍配偶,奮鬥的歷程中,讓他非常感動。

馬英九並預告,3月27日還會舉行新移民研討會,邀請多個公民團體座談,交換意見。總統府舉行的這場茶會,可說是為研討會「暖身」,內政部長李鴻源、教育部長蔣偉寧與移民署長謝立功19日亦出席,聆聽新移民的心聲。

因為難得見到總統,與會的新移民無不把握機會,向政府提出建言。目前在政治大學教授越南語的陳凰鳳,推廣新移民的母語文化多年,她期盼有新移民母語的節目和新聞播報。馬英九說,相關部會可與公共電視討論開放時段,網路、廣播也是努力的方向。

越南籍配偶何氏秋水反映,她在越南的父母來臺灣探親,一般只能拿到1個月的簽證,想多留一點時間陪陪孫子都不行。馬英九當場表示,「我們(政府)可以來檢討,和外交部建議」,更追問希望延長到多久?何氏秋水盼延長到三個月。

來自大陸安徽、單親媽媽方林問及移民署的「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將於2016年到期,是否會延續?馬英九說,目前的經費應可用到2021年,將來若用完了,還可以再編預算。

嫁來薹灣15年的大陸配偶徐贇,分享過去當幼稚園老師的經驗,不少外配媽媽中文只會說卻不會寫、不會讀,難以教育下一代,就算想外出參與活動,丈夫、公婆也不贊成,因此「走不出來」。

馬英九提醒相關部會,「政府積極一點」,可由中央訂定專案計劃,和地方政府合作,加強對新移民家庭、社區的訪視,鼓勵社會參與。緬甸媽媽黃雙芝建議,不少新移民才華洋溢,希望政府不只「重視」,也要「重用」這些人才。

受邀的14位新移民姊妹,包括來自中國大陸、越南、印尼等人,她們齊聚一堂接受總統的慰問與嘉許。

(責任編輯:沈玉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