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申請外籍看護門檻高 量表一堆添困難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4月17日訊】(據中廣新聞蕭照平報導)『從我的看護離開之後,我開始要到處去找人去找一個人來照顧我,花這麼長的時間,要付六萬塊也找不到人來家裡照顧我』

「要付六萬塊也找不到人」這是國民黨立委楊玉欣在外勞離開後的心聲,她以自己的經驗指出國內「照護人力不足」以及「外籍看護申請不易」的問題。

『你說要評估到底要經過多少評估,我覺得對這些失能重度障礙的家庭來說是非常痛苦』

針對人力不足,楊玉欣指出,雖然國內有培養照護人力,但流失速度也很快,並不能滿足六十五萬到九十五萬有需求的家庭。因此,她建議在國內人力補足之前,應該放寬國外勞力進口。

『本土長照的服務能量卻是不到百分之三,我國長照每年都培育兩萬人,但不斷流失總量都維持在兩萬到三萬人,可是回過頭來我們現在有六十五萬到九十五萬的需求,這麼痛苦這麼需要,所以我們外勞引進的政策應該由補充性原則開放到替代性原則,如果大家有需求容易取得,他就不會在市場上有個黑洞,就是非法外勞』

不過,就算是放寬外國勞力,家屬的需求恐怕還是很難解決。因為能否順利申請到外籍看護的關鍵在於巴氏量表,而巴氏量表又是由不清楚家屬生活狀況的醫師開立。因此,有勞工學術背景的國民黨立委吳育仁就說,巴氏量表反而成為申審家庭的障礙。

『由衛生署醫院根據巴氏量表來衡量是不是屬於二十四小時照護的對象,那很多醫院醫生在開這二十四小時照護標準,他在專業度上就會有限縮』

所以,巴氏量表突顯出過度工具理性的問題,有需求的是家屬,但評估權力卻在醫師手上。吳育仁就說,就算只有半天照護需求的家庭,依規定也是無法申請。所以,如果不檢討這種評估機制,就算開放外國勞力也是無濟於事。

『即便只有十六個小時要照顧,即便只有八個小時要照顧,但在我們的巴氏量表理面,醫生只能說抱歉不能符合二十四小時自理(的規定),這導致家裡其他人要辭掉工作或做兩班的照顧工作』

當然醫生有其專業,但面臨照護壓力的是家屬,因此,吳育仁提議加入「家庭負荷量表」由社工介入協助評估。

『所以我提除了巴氏量表之外還要個家庭負荷量表,由內政部社工介入評量家裡面的勞動力,家庭成員是不是能夠配合照顧』

也就是說,立委希望結合醫師主導的巴氏量表,以及由社工評估的家庭負荷量表,共同成為家屬申審外籍看護的依據。對此,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處長鄧素文表示認同。

『醫師也好醫事人員也好,他的專業比較在生理功能所以他只能由生理功能來評斷,但是我們生活上不是只有生理功能,這也是吳委員提到要不要做家庭負荷量表,這部分我們跟勞委會都有一些共識,我們都覺得這部分應該去討論』

鄧素文也說,巴氏量表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於「需要符合二十四小時照護」的規定合不合理,她強調這部分會持續跟勞委會、內政部研議。

『爭議最大的是用巴氏量表分數合不合理,這主要的依據是來自就業服務法規範,說要認定全日二十四小時的照護者,爭議在這,二十四小時可以聘雇,十八小時就不需要嗎,這就是最大問題,其實就這問題也跟勞委會內政部不斷探討』

雖然官員承諾會探討,但楊玉欣表示,這問題已經存在很久,提醒政府沒有理由說還要再研究,她除了呼籲政府加緊腳步之外,也建議政府從家庭角度來看照護問題。

『事實上,輕度中度的障礙者都需要幫忙,你知道家裡有一位輕度智能障礙者,誰要帶他過馬路、穿衣、吃飯、出去不會尿褲子,就算只是輕度都要有相當人力來照顧,所以現在國家要整體思考我們國家對有重度輕度,有照護需求的家庭滿足他們家庭的需要』

不管是因為老齡化還是重病傷殘,需不需要外籍看護是家屬的主觀認定,但整個制度卻是由醫生來判定,你家有沒有符合申請條件;或是打算讓社工評估,你家有沒有足夠的照顧能力,但應該先思考的是,家屬需要的是專業協助還是專業評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