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華沙氣候會議 台週邊會議受矚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華沙20日專電)由工業技術研究院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在華沙氣候會議期間舉辦的週邊會議,討論整合創新邁向低碳社會,受到重視。獲非政府組織「國際永續發展協會」網站大幅報導。

11月11至22日在華沙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9次締約國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第9次締約國會議」,有6000多名非政府組織代表與會,非政府組織並且在會場舉辦200多場週邊會議。

台灣非政府組織主持的兩項週邊會議都是於18日舉行。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與加拿大非政府組織「國際永續發展法中心」(CISDL)在上午進行的研討會,主題是「實踐公約第6條:氣候變遷教育與調適措施新功能」。

下午則由工研院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共同舉辦「朝向低碳社會發展的創新研發整合」研討會。

在朝向低碳社會發展的創新研發整合研討會上,主持人「永續會」執行長顧洋表示,台灣資源回收技術方面的經驗可以與國際分享。

工研院資深顧問楊日昌則談到工研院在更低廉和有效率的綠能科技方面的研發成果。

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說明台灣的3階段資源回收機制。

他表示,資源回收的觀念已深植台灣人民腦海中,使資源回收成為全民運動,並且成功地讓都市垃圾量成長與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脫勾,平均垃圾產量有愈來愈低趨勢。他指出,由於各類廢棄物數量大減,台灣已關閉多處焚化爐。

關注環境議題的知名非政府組織「國際永續發展協會」(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網站對於華沙會議重要活動有詳盡的報導。網站也刊出「朝向低碳社會發展的創新研發整合」研討會的討論重點,並且介紹各與談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