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法院爆衝突 專家分析亂象背後因素

人氣 2891

【大紀元2024年05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報導)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等多個單位22日共同舉辦座談會,邀請學者專家就「台灣政治變遷下的民主深化——如何促進府會關係的協調與合作」主題分析看法。此外,針對台灣國會亂象,專家表示,旅澳流亡作家袁紅冰早在2月時就披露,習近平指示要占領台灣立法院。

台灣立法院國會亂象 3萬民眾場外抗議

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5月20日就職,四年任期面臨朝小野大困境。對於立法院會擬強行通過中國國民黨(藍)及民眾黨(白)所提職權行使法等四案,全國律師聯合會18日發布聲明,呼籲立法院立委應實質討論、審議,切勿以黨派之私而破壞民主憲政的運作。

21日,藍白所提的國會職權行使法修法,並通過了二讀。當天場外有40個民團集結,並提出五大訴求,要求法案退回委員會重審。截至當天晚間9時10分,主辦單位宣布現場抗議人數達3萬人。

中華民國立法院會2024年5月21日續處理藍白所提國會職權相關修法,逾40個民團聚集場外要求退回法案。(宋碧龍/大紀元)

當天座談會主持人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首先提到,立法院外正在發生中的公民運動,讓社會大眾重新聚焦行政和立法權之間的互動關係,而賴清德總統的就職演說也特別提到,要通過「行政立法協調合作,共同推動國政」,這是歷次就職演說中前所未有的。因此,大家必須了解「府、院、會」的運作方式,以及如何延續台灣的民主生活方式。

董思齊:政黨須重視民意 台灣人要知道「沒有主權就沒有民主」

身兼台灣公共策益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表示,民主是一棒接著一棒,需要世世代代的共同努力。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中除了提到「行政立法協調合作,共同推動國政」,也創新地提到「世界需要台灣、台灣也需要世界」的三大理由:世界民主鏈(價值)、印太安全鏈(安全)以及民主供應鏈(繁榮)。

董思齊說,時隔16年,台灣首次出現三黨不過半的朝小野大狀態,也是民主轉型後首次同一政黨的第3次執政。「我們期待有更好的民主討論環境,但換來的卻是國會從2月開議以來,在國民黨及民眾黨聯手下,強行沒收民主討論機制,將相關法案逕送院會表決的民主危機狀況。」

董思齊表示,就國際角度而言,台灣經驗非常寶貴,因為這是經濟轉型和民主轉型同時成功的少數案例。「我們的重點是如何深化民主,積極努力地將面臨的困境轉化為修正的機會。我們可以透過社會討論,確保憲政體制完整不受干擾。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討論不只是學術性的,而是能讓關心台灣發展的青年朋友一起充分理解內容、一起討論和參與,共同解決困境。」

他也呼籲所有政黨必須重視民意,並且必須在確保台灣主權獨立完整的情況下展開民主討論,畢竟「沒有主權,就沒有民主」。

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說,立法監督行政是常態,但要符合法治。「現在我們的國會已超出立法權範圍,涉入行政和司法領域,例如國民黨提出的新台幣2兆元(約0.06兆美金)花東建設條例,本質是增加預算,但立法院其實只能刪減預算、不能增加。立法院的擴權還包括要求審閱偵查中的案件副本,甚至交由立法院司法委員會來調查案情。」他直呼,這根本是「太上立法院」,現在只能靠人民的力量來抑制無限擴張的立法權。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蘇子喬表示,現在台灣是由「少數政府」執政,若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仍遵循民主的遊戲規則,就能證明台灣民主還在深化。面對僵局,他提出4種可能的調整方式:覆議、釋憲、公投和倒閣。蘇子喬特別說明,10月份賴總統將提名新的大法官,人事任命需要立法院同意,可能引發新一波的衝突。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認為,現在的國會擴權案實在令人無奈,國民黨只是想讓賴清德政府在未來4年一事無成。例如國民黨一再引述的美國國情咨文報告,其實是美國總統向民眾(而非國會議員)展現未來政治方針的一場大秀,演說結束後立即離開,完全不是國民黨想像中熱鬧激烈的質詢問答。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陳宏銘說,行政和立法權之間的爭議和衝突不一定是壞事,因為這顯示兩者相互制衡,人民權利獲得保證;但如果陷入僵局,就不是好事,因為僵局會造成行政機關停擺、國家停滯不前。陳宏銘認為,台灣不像美國有中期選舉,因此未來4年總統和國會之間的僵局無法通過選舉來調整,且賴總統無法主動解散國會,未來行政和立法的角力將持續,甚至變得更加劇烈。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透露,自己對未來的局面感到悲觀,行政立法衝突可能會更加嚴重。「我們憲政權力傾斜的問題在於,總統的職權和權責不明確。如果擔心總統變成酷斯拉,那麼我們應該限制酷斯拉的破壞行動,而不是藉由國會擴權,創造出另一隻金剛,酷斯拉和金剛打起來,不是踩壞更多房子嗎?」沈有忠說,制度是要降低風險,而非像現在的國會擴權一樣,只是製造更多的衝突。

與談結束後,主持人和青年們也針對「公民不服從」「五權分立與三權架構」「國會調查權」等提出問題,與會者也深入地一一分析與回答。

矢板明夫:袁紅冰2月披露「習近平指示要占領台灣立法院」

此外,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22日晚間在臉書發文表示,「這幾天因為立法院的亂象,迫使上萬群眾上街頭抗議。才有不少人注意到,我的好朋友、旅澳作家袁紅冰,早在今年2月就披露了中共的統戰作戰計劃,現在看起來應該是真的⋯⋯」

袁紅冰今年2月披露,「接到習近平的指示之後,中共國台辦迅速行動起來,並在1月27日就向習近平和王滬寧提交了一份文件《占領台灣立法院制高點的統戰戰略要點》。現在已經發到中共各個省市自治區的統戰部、政協和地方國台辦的主管領導一級。」

矢板明夫說,根據中共體制內良知人士的口頭通報,中共國台辦上述文件有下列重點內容:「……就是要通過特定人士,敦促韓國瑜、傅崐萁和國民黨立法院的黨團,運用議會改革的名義,提出立法院的調查權、總統的質詢權、反台獨法等法案。即使這些法案一時難以通過,也足以造成台灣立法權的混亂,甚至停擺,進而有效地降低民進黨行政當局的執政效率,也就是降低賴清德總統的執政效率。」

旅美中國問題專家唐靖遠在自媒體「遠見快評」中警告,中華民國立法院這場看似是3黨2大陣營的「黨爭」,實際上是中共對台滲透的結果。他質疑:「明明藍白兩黨擁有人數優勢,可以循正常程序通過法案,為何要採用遭外界質疑的黑箱操作和粗暴手法?」他認為,這是中共的策略,旨在製造立法院混亂,讓習近平有藉口干涉台灣內政。

針對中華民國立法院場外有3萬民眾抗議,唐靖遠認為,台灣民眾已經覺醒,類似太陽花運動的2.0版本興起。他強調「台海戰爭已經開打」。這場鬥爭不僅是政治上的角力,更是台灣民主與中共干涉之間的對抗。◇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賴清德就職演說 大陸官民反應迥異 專家解讀
賴清德會見蓬佩奧:繼續深化台美各項合作
賴清德會見巴拉圭總統 潘尼亞:台灣成功就是巴拉圭成功
賴清德新政府國安政策 專家分析其願景與挑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