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紐簽協定 學者: 互補性強但獲利有限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3年07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莊麗存、藍悅真台灣台北報導)對於台紐簽署經濟合作協定,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認為,協定是否會衝擊台灣農業還有待觀察,不過,台灣沒有閉關的條件,要勇敢走出去。

張平沼指出,台紐產業看起來多屬互補,但台灣農漁牧產業須慢慢走向國際化,且台灣屬淺盤式經濟,生產力很強,若要走到其他國家,必須要開放市場,不可能閉關自守,不和別人交往。

張平沼說,任何產業碰到困難只能選擇轉型,台灣成為經濟奇蹟時,有多少傳統產業收掉。產業須轉成有競爭力或高附加價值,如果沒競爭力,就要面對自然淘汰。

學者:高互補性不代表能獲利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認為,兩國貿易雖具高互補性,但並不代表能從中獲利。紐西蘭原本就是開放程度很高的國家,其實紐西蘭對台灣的關稅不高,協定簽署後,台灣出口到紐國的工業產品增加幅度也很有限,因運費是最重要的考量。

邱俊榮指出,對台灣農產品的衝擊會很大,台灣出口到紐國農產品每年約600多萬元美金,但光從紐國進口乳類製品就高達1億6‚864萬美元,台對進口紐西蘭乳類製品的關稅本來就很高,一旦關稅逐年下降,對國內農產品受到的衝擊其實是非常可觀的。

邱俊榮表示,台灣每年對紐國的農產品及加工品的貿易逆差為6億美元,性質上台紐看起來好像互補性高,實質上紐西蘭原本就是關稅較低的國家,因此台紐簽署協定降關稅,台灣得到的好處並不大。

邱俊榮也認為,紐西蘭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的創始會員國,台灣還不如實質加入TPP會更有意義,因台紐協定的免關稅都包括在TPP裡面了。

開放天空政策

華航董事長孫洪祥說,紐西蘭偏重農業經濟,台灣為工業導向,雙方經濟上是互補所需,對國家企業及民生是好事。

台紐空運協定達成開放天空政策,往後不限雙方的客貨運容量與班次,雙方航空公司營造更具彈性的營運空間,更加強台紐間經貿合作及觀光發展,同時納入中停站併線營運權,我航空公司可飛至紐國境內各航點並載運國際旅客。

簽ECA對航空運輸業將產生什麼影響及未來將會如何發展?孫洪祥表示,台紐未來關係將更密切,物流、金流、人流都有正面效應,但是否再增航班仍需觀察。◇

(責任編輯:明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