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平鎮小麥成熟 活化休耕農地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03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去年起,在各地推動小麥示範栽種區,平鎮、蘆竹、大溪、觀音、新屋、楊梅等地示範栽種面積已有40多公頃;平鎮市長陳萬得說,平鎮市農會是於去年11月選擇南東路、山仔頂兩地共2公頃農地示範栽種小麥,這是活化休耕農地的創新作為與新創作法,期許市農會透過小麥活化休耕農地新作法,創造本土麵文化新特色。

陳萬得指出,種植小麥的作法,雖是新的嘗試,但這也是推動多元農作物與推廣小麥麵食文化的一個好的開始,他會和立法委員呂玉玲合作,向縣府和中央爭取更多經費補助,結合小麥栽培和田媽媽,讓小麥為食材的麵食文化成為田媽媽另類特色。

平鎮市農會總幹事葉思瑋表示,農友林東山、莊鑑煦栽種的2公頃小麥田裡,小麥結穗且由綠轉黃即將收割,示範觀摩會的舉辦,主要是希望農會了解小麥栽培成果。桃園區農改場作物改良科長林孟輝說,目前鼓勵各地農會選在一期稻作收割後,每年的10月試種「台中選2號」小麥,配合乾旱稻田與乾冷天候,隔年2月春耕前收割。

林孟輝又說,農改場自己試種小麥時,每公頃的產量約2.5公噸麥穀,國外產值平均是4至5公噸麥穀,農民尚在試種階段,還不熟悉小麥施肥等田間管理,又以粗放方式栽種,每公頃產量約1至1.5公噸。不過,台灣終有自己的小麥生產量且不斷擴大面積,國產小麥經專業廠商收購後,自製成為國產麵包等美食,可以刺激消費者購買,也有廠商有意收購轉售高粱廠、啤酒廠,未來可望發展成為優質的本土小麥加工品。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