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復育原生大豆有成 萬大打造首座生態電廠

人氣: 4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11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林萌騫台灣南投報導)位於仁愛鄉萬大部落的萬大水力發電廠,近年來積極營造生態環境,將70年老電廠打造成國內首座生態電廠。繼民國102年成功復育台灣大豆後,今年又將電廠大門旁的舊郵局營造成環境教育站,並向環保署申請「環境教育場所」認證,讓民眾能認識電廠多樣化的生態樣貌。

台灣電力公司於2004年建造萬大水庫松林分廠,無意間在廠區附近發現台灣原生大豆的蹤跡,經專家確認是在南投消失近半世紀的原生種,因此開啟台電保育的契機,經過8年監測、3年復育,終於在2年前成功採收。

萬大電廠座落森林和溪流兩個生態系之間,2年前,台電開始規劃「生態電廠」,萬大電廠是首批參與的電廠中腳步最快的,除了以復育原生大豆打響第一砲外,緊接著增設環境教育站、導覽解說牌、多條生態步道,成功轉型為生態電廠。

「未來電廠將一邊發電,一邊保護生態環境。」即將在年底屆齡退休的萬大電廠廠長鄧英慧已取得環境導覽員資格,明年起將退而不休,繼續在廠內擔任生態志工,他也號召電廠同仁踴躍參加生態研習,一起參與環境教育,為民眾解說導覽。

鄧英慧指出,電廠當初種植櫻花時,大多被霧社血斑天牛蛀蝕,嚴重的甚至會枯死,員工曾嘗試噴香茅油驅蟲,再以草繩纏住樹幹,希望減少天牛的蛀蝕,但遭專家批評沒有生態概念,「種100棵,讓天牛吃掉30棵又何妨?」總要為其他生物留些生存的空間才對啊。

親愛國小學童參與台灣大豆的採收。(萬大電廠提供)

今年,由舊郵局變裝的環境教育站開幕,生態電廠的路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教育站以復育成功的台灣原生大豆為主軸,展示萬大地區豐富的生態資源,民眾可透過圖說了解大豆與其他豆類的差異、也可以戴起耳機聆聽電廠周邊的冠羽畫眉的叫聲,還可以由觸控螢幕ㄧ覽萬大電廠的生態。

責任編輯:羅令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