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首登自然雜誌台高中生 棄哥大選台大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28日電)參與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研究計畫,成為台灣首位登上Nature期刊的高中生司福恩,放棄進哥大的就學機會,選擇留在台灣。他說,利用大學增強英語能力後,再到哥大攻讀碩博士學位。

年僅18歲的司福恩,在高一升高二暑假時到哥倫比亞大學參與教授法哈(Dr.Farhad Forouhar)的研究計畫,將不同的DNA(去氧核醣核酸)放到不同溶液中,觀察蛋白質的結晶合成,並協助團隊找出此蛋白質的生成要件,且有助癌症藥物研發,讓哥大生化科學部振奮。

此研究後來獲Nature期刊登載,並列名第2作者,經審查後,司福恩近日才接獲通知,讓他相當感謝法哈教授的推薦,讓他有機會進入名校實驗室參與此計畫,他也謙虛表示,「運氣成分居多」。

「每天看著結晶成長,就感到很有動力」,司福恩說,在紐約時每天起碼待在實驗室6至8小時,且結晶生成條件會隨外在條件變動,因此有時都需要等2至3天才能確定最後態樣。因此不同溶液的濃度、溫度、比例,都會影響蛋白質結晶的合成,關係下一步的研究進行。

對此結果,司福恩說法哈教授雖然願意替他爭取全額獎學金到哥大就讀,但他仍選擇在台灣就讀台大森林系,利用4年的大學期間加強英語能力後,再到哥大攻讀碩博士學位。

國立台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特聘教授兼教務長莊榮輝表示,這項研究的確是學術上的突破,但離實際應用還有點距離;但他強調,要合成蛋白質結晶必須經過不斷的嘗試,且「有努力不一定會成功」,因此對於高中生的研究能列名Nature第2作者,值得鼓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