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宜蘭孩童七夕掛貫 保佑平安長大

人氣: 13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08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台灣宜蘭報導)農曆七夕,習俗中除了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情人節外,在宜蘭縣冬山鄉石聖爺公廟則有相傳二百五十年的掛貫求平安儀式,有傳統的掛貫、換貫及退貫等科儀。

今年冬山鄉八寶村石聖爺廟辦理「宜蘭縣兒童守護節 綰絭保平安」活動,於8月20日登場,至今活動已邁入第12個年頭。每年的七夕都吸引數萬人潮前來參與此一盛會,活動儀式依求絭(求貫)、綰絭(掛貫)、脫絭(退貫)成年禮等科儀。

每年農曆七夕,位在宜蘭縣冬山鄉八寶村的石頭公廟,滿月的小孩要掛貫,滿十六的要退貫,才算真正轉大人。掛貫就是到廟裡上香把一個個綁著紅線的古銅錢在爐火過火,掛在身上祈求保平安,每年七夕時再到石頭公前換絭與紅線,到十六歲才正式退絭成為大人。相傳孩童如果身上佩戴一個由紅線串綁著鑄幣的「貫」,就能借助神明的力量平安地長大,這個二佰五十多年的掛貫儀式,據說是大陸移民到宜蘭時,常受到原住民的殺害,經過這裡頭的大石頭顯靈,將原住民趕到山區,民眾才能平安地生活。

最早的「綰絭」以從石頭公旁的石頭取得石塊磨平打洞再穿上紅繩而成,而後石塊銳減,改用「古錢幣」含清朝、日本的銅幣都有。近來廟方鑄造圓型仿古錢幣,正面刻有「石聖爺公」字樣,背面刻著「保佑平安」字樣,供民眾在七夕帶著孩子前來祈求佩帶,守護兒童平安長大。

這項冬山兒童守護節掛貫儀式活動在2006年與頭城搶孤、五結走尪、礁溪二龍競渡登錄為宜蘭四大民俗活動。該活動延續傳承這一珍貴的民俗文化及對守護兒童的重視。連前行政院長游錫堃小時候也都掛過。

左起冬山鄉長謝燦輝及林聰賢縣長抱著孩兒,幼兒手摸石頭公,期盼保佑平安長大。(謝月琴/大紀元)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