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消失的檔案》再現「六七暴動」真相 曝光中共滲透香港

《消失的檔案》放映會後,香港資深媒體人程翔(左)、羅恩惠(中)、港加聯主主席馮玉蘭(右)與現場觀眾交流。(伊鈴/大紀元)

人氣: 9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7年11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多倫多報導)香港資深媒體人羅恩惠拍攝的紀錄片《消失的檔案》北美巡迴放映日前與多倫多觀眾見面。首場放映反響熱烈,放映結束後,觀眾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攝製團隊的敬意和感謝。

《消失的檔案》導演羅恩惠。(伊鈴/大紀元)
《消失的檔案》導演羅恩惠。(伊鈴/大紀元)

該紀錄片不僅紀錄了香港「六七暴動」這段驚心動魄丶影響深遠的歷史,也曝光中共對香港的滲透和操控。因為它觸及了中共政權的敏感線,而無法在商業影院放映,也以「缺乏藝術性」而被香港國際電影節拒之門外。然而,在香港社區放映近190場,觀眾超過5700名,反響熱烈,被認為是香港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紀錄片。

放映會後,觀眾排隊捐款,以表支持。(伊鈴/大紀元)
放映會後,觀眾排隊捐款,以表支持。(伊鈴/大紀元)

據維基資料,1967年5月6日,香港工人罷工引發「反英抗暴」, 演變成後來的恐怖主義及炸彈襲擊等行動。事件中,香港警察多次與左派示威者衝突,作出驅散、鎮壓及拘捕行動。示威者其後使用暗殺、炸彈放置(涉及1,167個炸彈)和槍戰作為報復。期間,1,936人被檢控,約212名警務人員在內的802人受傷,51人死亡電台主持林彬被燒死)。事件延至12月結束,歷時8個月。

羅恩惠88年開始在香港電台電視部拍攝紀錄片,曾任無綫《星期日檔案》首席編輯,移民溫哥華期間曾任加拿大新時代電視助理新聞總監。2010年1月,她在採訪「六七暴動」少年犯時,發現這段重要的歷史只有21秒的影像及一些無關痛癢的零散資料。她開始警惕有人刻意在抹去這段歷史,於是開始了長達4年的取證搜尋歷程。

期間,她採訪多位當時的參與者,證人,包括當年的左派領導及他們的後人、炸彈隊成員、工會領袖和愛國學生、前警務人員、新聞處高官、記者、多位目擊者及受害者;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獲得許多真貴的資料,製作成紀錄片《消失的檔案》。

影片再現當年那些的人和事

1966年12月,香港「六七暴動」前半年,澳門發生12.3暴動事件,澳葡政府最終向左派勢力屈服,同意除涉及葡人和土生葡人利益事項外,親中共勢力全面控制澳門社會。當時有共產黨人以為可以在香港複製相同事件及結果,期待中共掌控香港。

據澳門知情人士講述:1966年澳門12.3事件後,香港中共地下黨已積極布署,不斷派員到澳門學習取經。

前中共地下黨員的懺悔

紀錄片的梁慕嫻曾是香港中共地下黨員。她談及中共地下黨如何在香港發展共產黨員、中共如何給年輕人洗腦。當時她受小說和電影《青春之歌》影響,從而對政治運動充滿浪漫的幻想,繼而成為中共地下黨員。她還透露「六七暴動」的參與者不少是地下黨員。

1967 年8 月商台年輕電台主持林彬譴責暴力,結果被示威者燒死,左報慶祝成功「鋤奸」。梁慕嫻為此大惑不解:為何有些人的生命對我們可貴,有些卻不值一文?

8
圖:羅恩惠通過訪談當時的當事人,新聞人和各方面相關人士,獲得很多珍貴的資料,製作成紀錄片《消失的檔案》。圖為劇照。(圖片來自vanishedarchives.org)
6
圖:羅恩惠通過訪談當時的當事人,新聞人和各方面相關人士,獲得很多珍貴的資料,製作成紀錄片《消失的檔案》。圖為劇照。(圖片來自vanishedarchives.org)

當年5 月11 日,香港東九龍騷亂,13 歲少年陳光山被亂石擊中死亡。後來左報竟把死者的名字、死因及死亡的日期全改掉。原因是他的死亡日期不便於抹黑港英政府,不便於發動政治動員。並回答下屬的質疑:「鬥爭的需要。」

影片中,這位前香港地下黨員梁慕嫻透過鏡頭,低頭鞠躬,向香港市民和學生道歉。

中共絕密文件曝光

影片涉及一位重要的證人——吳荻舟的女兒吳輝,提供她父親的一本筆記,曝光一份中共絕密文件,從而使中共高官周恩來在「六七暴動」中的影子浮出水面。

吳荻舟是當時中共派駐香港的最高領導人之一,負責文化、新聞、電影、出版,歷時十四年。公開的身分是《華商報》讀者版編輯、招商局顧問及《文匯報》社長。1962年調回北京後,出任國務院外事辦公室港澳組副組長。

7
圖:羅恩惠通過訪談當時的當事人,新聞人和各方面相關人士,獲得很多珍貴的資料,製作成紀錄片《消失的檔案》。圖為劇照。(圖片來自vanishedarchives.org)

吳荻舟留下了一本工作筆記,記錄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當年周恩來批准撥出千多萬元,作為港澳工委作鬥爭經費。在極左鬥爭最激烈時,中資公司曾運來8000多把甘蔗刀及槍支,準備在香港大幹一場,幸得吳荻舟阻止。吳荻舟後來因反對極左路線而受到批鬥。

當年參與事件的少年學生講述:當年十四歲想死是浪漫的。現在快六十五歲,回望五十似水流年,一切都變成問號,「為何不向我們交代一聲呢?我們做錯了什麼?」這些當年的加害者,其實也是受害者。

誰讓檔案消失?

「六七暴動」被稱為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亦有人說是香港意識產生的轉折點。如此重要的歷史事件,在官方紀錄卻是殘缺不全,而網上資料又真偽難辨,那段歷史到底哪去了?

羅恩惠採訪到Peter Moss,他是當時香港政府新聞署任職助理總監。在「六七暴動」中,他帶著攝製隊到處拍攝新聞片,然後存放到政府檔案室。可是他也不知道那些影片去了哪裡。

10
圖:羅恩惠通過訪談當時的當事人,新聞人和各方面相關人士,獲得很多珍貴的資料,製作成紀錄片《消失的檔案》。圖為劇照。(圖片來自vanishedarchives.org)

前檔案處處長朱福強回憶:當時新聞處之上的行政司,有天下令要銷毀這些捲軸,因為覺得無用又佔位置。那時新聞處一個英國官員Peter Moss,向歷史檔案處通風報信,問要不要這些檔案。當然要,很可能是搶救回來之前,資料就已經不知去向。

50年前事件對今天有何現實意義?

香港資深傳媒人程翔表示,《消失的檔案》對50年後的香港有很重要的意義。當有人企圖篡改歷史、漂白歷史時,該怎麼辦?香港回歸之後,特區政府帶頭改寫歷史。梁振英將香港特區的最高榮譽獎——大紫荊勳章講給當時六七暴動的策劃者,歌頌暴動。而對反暴動者卻給予貶低。

他說,當年的左派,「六七暴動」的參與者,今天是香港的執政者,他們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並沒有改變。五十年前內地與香港的政治糾葛,映照今日的香港,一切似曾相識,絲絲脈絡若隱若現。鑑古知今,每位香港人都應該認識這段歷史。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說:「人類對抗強權的鬥爭,就是記憶對抗遺忘的鬥爭。」程翔表示,《消失的檔案》不是宣傳仇恨,而是不忘歷史,反省歷史,吸取教訓,讓悲劇不再重演。

責任編輯:岳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