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雨:土筍凍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7年11月23日訊】閩南街頭,隨處可見流動小販賣一種膠質狀的小吃,名為土筍凍。

第一次見到這種像果凍的食品是八年前,在泉州文廟往中山街去的出口處,一中年婦女在那裡支攤,紙板上三個黑體大字:土筍凍。

侄女介紹說:「本地人喜歡吃,味道嘛,不好說,扣扣的。」

我們本已走過了攤點。聽了侄女的話,我180度轉身往回走。低頭仔細瞧了又瞧:透明膠凍裡,隱然可見一條條黑黑白白的「蟲子」。

我猶豫了一下,沒有買。那些「蟲子」,我看著都膽戰心驚,委實下不了口。

土筍凍,外地人單聽名字常以為是筍做的,其實「土筍」不是筍,也根本不是植物,而是一條條形似小蚯蚓的環節小動物,學名叫「星蟲」,生長在江河入海處鹹淡水交匯處的灘涂。它外形粗陋。顏色黑褐,粗者如手指,細者如稻莖,約有拇指長短,還拖著一條長有一兩寸、細如火柴梗、伸縮自如的「尾巴」。因為這種小蟲子狀如圓筒筍,滋味比山上的冬筍還好,所以閩南沿海一帶稱之為「土筍」。

星蟲含有膠質,土筍凍就是用它加工而成的凍品。

土筍又名塗筍。據《閩小記》載:「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但聞生於海濱,形似蚯蚓,即沙巽也。」歷史上最出名的要數晉江安海的土筍凍,味美甚鮮。《閩雜記》也曾有記載:「塗筍生於海灘沙穴中,今泉州海崖有產。」今安海產量最多。

土筍凍起源於福建泉州,主原料是一種蠕蟲,屬於星蟲動物門,學名可口革囊星蟲,身長二、三寸,含有膠質。經過熬煮,蟲體所含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後即凝結成塊狀,呈灰白色,晶瑩透明,香嫩清脆,味美甘鮮。配上好醬油、北醋、甜醬、辣醬、芥辣、蒜蓉、海蜇及芫荽、酸白蘿蔔絲、辣椒絲、番茄片等就成了色香味俱佳的風味小吃了。

做「土筍凍」倒不複雜,先把土筍泡在水裡,讓它吐出肚裡的泥漿,再鋪在石板上碾壓破肚,洗去肚裡殘餘的泥漿雜質,然後加水在鍋裡猛火旺燒,只需滾沸兩三分鐘就成。經過泡、壓、煮三道工序,最後,便是舀起倒入事先備好的模具中冷卻成型。

土筍凍外有果凍的晶瑩剔透,內有鴨腸般的韌脆,涼滑爽口又滋味深長。

我鼓起勇氣吃土筍凍已是三年後的事情了。在廈門。有一天,街頭遇見,好奇心再次被勾起。於是,我一咬牙,一狠心,一跺腳,買了幾個。吃前,閉眼,深呼吸三秒。當時那架勢,毫不誇張地說,像是帶著一顆悲壯的赴死的心。

但那次的悲壯,不僅沒有赴死,反倒讓我從此喜歡上了土筍凍。之後的這些年裡,隔三岔五,就會買上幾個來解解饞。

吃土筍凍,極其考驗筷子功夫,滑溜溜的,很難夾住,我不知掉到地上多少次。後來聽人說,落地後能「蹦跳」兩下的,方為土筍凍中的極品,這樣的土筍凍最為脆嫩,味道也最鮮美。

土筍凍雖然起源於泉州,卻不光在泉州流行,廈門和莆田的大街小巷也都隨處可見。尤其是廈門,土筍凍不知何時悄然成為「最廈門」的海味代表。

責任編輯:岳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