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牛和小孩誰將來比較聰明

專家憂牛奶的價值被高估

【大紀元2017年12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海柔綜合報導)對喜愛「奶味」的人來說,不只喜歡喝乳類飲料,也很喜歡各類拌有濃郁奶香味的料理。鮮奶已經是家庭必備飲品了。鮮奶和美食的關聯性已經密不可分了。然而,卻有專家出版書籍,說明過量的喝牛奶會危害健康。

牛奶是飲料,現今普遍認知牛奶是有營養的飲料,《牛奶,謊言與內幕》這本書的作者蒂埃里.蘇卡(Thierry Souccar),卻有不同的看法。

蘇卡是法國知名科學線記者,周刊《新觀察家》(Le Nouvel Observateur)之「健康新知」專欄主編,長期為月刊《科學與未來》(Sciences et Avenir)撰述與健康和營養議題相關的論文,也是「美國營養學院」的會員之一。

出書目的不是為了呼籲大眾拒喝牛奶,而是希望注重健康飲食的你我,或許可以重新思考一下,鮮乳對我們身體健康有什麼幫助?或是只當美味飲料品嚐?還是真能當做補充鈣質的重要來源呢?

經過嚴謹詳實的考證和追查後,蘇卡認為喝鮮乳可以是為了樂趣,而不是為了維持身體健康,因為乳製品不是有益長壽與健康的飲食。

小牛 嬰兒大不同

小牛出生後喝牛奶,牛奶中含有三種成長因子:IGF(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TGF(轉化生長因子)和 EGF(表皮生長因子),能幫助小牛快速發展骨骼和肌肉,讓小牛在一歲時增加150公斤的體重,但牠的腦子未必有比剛出生時更聰明。

人類的發育相反,初生嬰兒腦部發育比身體快速,超越了動物腦部發育速度。因此嬰兒需要能幫助腦部發育的營養素。關於這一點,暢銷書作家姜淑惠醫師也有發表文章說明。

醫師認為,嬰兒需要補充得是對腦部發育有幫助的營養素-卵磷質和胺基酸。這些營養素在牛奶中沒有。人奶中全都有且含量豐富。(ATDSPHOTO/pixabay)

姜醫師取得中醫和西醫執照,是腫瘤、癌症及免疫醫學方面的權威。她在1992年發表一篇有關〈重建對牛奶攝取之正確認識〉的文章。

姜醫師認為,小牛比嬰兒更需要大量蛋白質,因為肢體骨骼成長速度比人還快,嬰兒腦部發育比身體更快速,需要補充對腦部發育有幫助的營養素——卵磷質和胺基酸。這些營養素在牛奶中沒有。人奶中全都有且含量豐富。

現今孩子體格外表發育特別早熟,但心智成熟度卻未必跟上,大量喝牛奶,或把牛奶當水喝,有可能造成這樣的副作用。

牛奶中酪蛋白 造成人體內黏液阻塞

酪蛋白是一種粘液組織,堅厚粘膩,會附著在胃粘膜壁上而形成身體的阻塞,造成組織器官的病變。牛因為有4個胃,不斷反芻、消化、分解,能夠完全消化酪蛋白。

人體無法消化、吸收酪蛋白,在比較脆弱的組織中容易發生黏液阻塞。食用乳類製品,有些人較容易發生不良副作用,例如:消化不良、腹脹、腹瀉、便祕、嘔吐或感冒、氣管炎、氣喘、鼻塞等。

喝過多牛奶 可能讓骨質更脆弱

鮮奶可以當水喝嗎?牛奶和其它乳類製品(乳酪、奶油、優酪乳、冰淇淋),還有肉類、蛋類等飲食中含有高量的蛋白質,這是造成骨質中鈣質大量流失元凶。因為這些食物除了蛋白質外,酸性物質比例太高。

亞洲小孩吃早餐
目前台灣人的飲食習慣,不用擔心蛋白質缺乏,千萬不要加倍給自己或孩子補充大量牛奶、優酪、乳奶酪及蛋。(Fotolia)

喝牛奶適量就好,攝取過多蛋白質恐怕會造成鈣質流失。姜醫師建議,目前台灣人的飲食習慣,不用擔心蛋白質缺乏,千萬不要加倍給自己或孩子補充大量牛奶、優酪乳、奶酪及蛋。

不喝牛奶如何防護骨質疏鬆?重點是酸鹼平衡

長期腰酸背痛、疲勞感、牙齒鬆動、齒齦萎縮、容易扭傷、閃腰、骨折等,這都是骨質中鈣質和其它礦物質流失造成的。想重建健康,就應從改變飲食開始,不過多攝取蛋白質、魚肉類和乳類製品。

綠橄欖、核桃和豆科類等食物,都能攝取到蛋白質、維生素D和礦物質。(pxhere)

如果我們能夠注意保持酸鹼平衡的話,那麼骨骼就可以有效留住鈣質。

有些天然食物中含有蛋白質、維生素D和礦物質。例如:新鮮沙丁魚、杏仁、新鮮香芹、綠橄欖、蝦、核桃和榛果、蒲公英、水田芥、無花果乾、蛋黃,還有核桃和豆科類等食物。營養均衡就足以供應人體所需。

芹菜的鈣磷鐵含量較高,有鎮靜和保護血管的作用,又可增強骨骼,預防小兒軟骨病。圖為香芹根。(Yelkrokoyade/Wikimedia Commons)

愛斯基摩人因為地理環境關係,他們的飲食中蛋白質含量世界最高,每天250~400公克,食物來源是魚、海象、鯨魚等,鈣質攝取量也是世界最高——每天超過2,000毫克,取自魚骨頭及肉類,他們的骨質疏鬆症發生率是世界排名第一,平均20歲不到,就有很多人彎腰駝背。

美國人民的乳製品消耗量也是世界第一名,美國患有骨質疏鬆症的人口,大約1億5千萬~2億人。

由此可見,若以蛋白質、高糖分、高油脂、高鹽、營養豐富飲食為主要時,就容易患有骨質疏鬆症及牙齒的毛病!

綠橄欖、核桃和豆科類等食物,都能攝取到蛋白質、維生素D和礦物質。(ulleo/pixabay)

從蔬菜中也能吸收到鈣質

許多蔬菜含有豐富鈣質,例如:白蘿蔔、高麗菜、南瓜、莧菜、白菜、豆干等。但有些蔬菜同時草酸含量也高,會影響鈣質的吸收,不宜吃過多,像是A菜、大陸妹、菠菜等深綠色蔬菜。

美國麥都果醫師(A John McDougall)是研究飲食與疾病關聯這方面的權威,他研究調查發現,有些國家地區的日常飲食中沒有乳製品,然而他們人民也沒有骨質疏鬆的問題。

非洲班圖(Bantu)婦女健康狀況很好,她們沒有飲用牛奶,鈣質都是從蔬菜中獲得。非洲班圖人民,每天從食物中獲取蛋白質僅47公克,鈣質不超過400毫克,從沒聽說有骨質疏鬆症。

現今的飲食品味越來越講究,沒有哪樣健康食品是萬靈丹,只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了。了解自己身體的需要,找到最適合自己健康的飲食方法很重要。

責任編輯:於凝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