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澳洲人口普查:華人增長快 墨爾本將趕超悉尼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7年06月27日訊】(大紀元澳洲墨爾本記者站綜合報導)週二(27日),澳洲統計局(ABS)公布了2016年人口普查數據。澳洲總人口比上次普查(2011年)增長了8.8%,至2440萬人,其中近三分之二(即超過1500萬人)居住在首府城市。

維州是全澳人口增長最快的州,而墨爾本在全澳所有城市和地區中,人口增長排名第三。據估算,墨爾本將在2050年之前超過悉尼,成為澳洲人口最稠密的城市。現在,平均每週有近2000名新居民移居至此。

此次普查,澳洲華裔人口增長迅速,全澳華裔人口達121萬3903人,佔全澳總人口的3.9%,較2011年增長超過40%。2011年澳洲華裔人口占澳洲總人口的3.1%。

在全國,新南威爾士仍是華裔人口最多的州,為51萬4594人,佔全州人口的5.2%。

自2011年至2016年的五年中,澳洲人口變化還有以下幾大特點:首府城市仍然是移民人口青睞的居所,人口增長(10.5%)近乎是其它地區(5.7%)的一倍;亞洲移民成為澳洲人口增長的生力軍,有超過20%的澳洲人母語非英語;人口老化加劇;有信仰者減少;墨爾本的人口增長迅猛。

墨爾本人口直逼悉尼

擁有750萬人口的新州仍然是澳洲人口最多的州,而維州人口增長最快,在2016年12月31日的總人口約為624萬人。墨爾本的人口數量上升至449萬,有超越悉尼的趨勢。比起上次人口普查,悉尼人口增長了9.8%,而墨爾本人口增長更快,增長了12.1%。這相當於自從2011年人口普查以來,墨爾本平均每週迎來1859名新居民。

墨爾本的內城區如布朗斯維克(Brunswick)和里士满(Richmond)人口增長迅速。墨爾本西部的溫德姆(Wyndham)也是維州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

數據顯示,自2011年以來:

* 墨爾本市(City of Melbourne)人口增長了45%,從9.4萬人增至13.6萬人;

* 溫德姆市人口增長了34%,增至22萬人;

* 衝浪海岸(Surf Coast)至貝拉琳半島(Bellarine Peninsula)地帶是維州鄉村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增長了18%;

* 本迪戈(Bendigo)的人口增長了9.6%;巴拉瑞特(Ballarat)人口增長了8.6%;

澳洲四分之一人口在海外出生

在海外出生的人口超過616萬,占比超過四分之一,其中許多人是在2012年後來到澳洲。在亞洲出生的移民數量首次超過歐洲,成為主要移民來源。這些海外出生的移民有83%居住在首府城市,其中選擇在悉尼居住的人最多。而在澳洲出生的人口只有61%居住在首府城市。

來自中國、印度和菲律賓的移民數量進入前五名,排在英格蘭和新西蘭之後。

過去5年中,澳洲迎來了130萬新移民,其中19.1萬來自中國,16.3萬來自印度。這兩國的移民在新移民中占比最大。

全澳範圍內,在家只說英語的家庭占比72.7%,華語家庭占比2.5%,還有1.4%家庭說阿拉伯語。

首府城市人口密集

布里斯本有227萬人口,相當於昆士蘭近一半人口都居住在布里斯本。而珀斯是人口增速最快的首府,與2011年相比,人口增長超過50%。

人口老化

澳洲人口在進一步朝老齡化的方向發展, 65歲以上的人口占比16%,85歲以上人口有50萬。與此同時,除原住民群體外,澳洲的兒童和青少年人口比例卻在縮小。

信教者減少

與2011年相比,聲明自己不屬於任何宗教的人口比例上升至29.6%。過去10年來,這部分人口數量一直呈上升趨勢。而2011年至2016年這5年間的變化最大,新增220萬人宣稱自己不信教。這部分人口的平均年齡為38歲。

信仰基督教的人口有52%,仍是澳洲和維州最大的宗教團體;其次是伊斯蘭教,占比2.6%;宣稱信佛教的人占比2.4%。

新州信教者最多,占比高達66%;塔斯馬尼亞最低,只有53%。

家庭預算吃緊

澳洲人的平均週薪為662元。首都行政區的週薪中位數最高,一週998元;塔斯馬尼亞最低,為573元。其它州的週薪中位數為:維州644元,北領地871元,西澳724元,新州664元, 昆士蘭660元,南澳600元。

31%的澳洲人沒有房貸,完全擁有自己的住房;34%的人背負著房貸;31%的人租房居住。但是租房者比例在緩慢上升,而有財力購買房屋的人群比例在下降。

房租上漲和房貸壓力使得澳洲家庭在經濟上必須精打細算。

全澳擁有住房者比例從2011年的67%下降至65.5%。而墨爾本和悉尼下滑得更快,墨爾本從69.5%下降至66.4%;悉尼從65.2%下降至62.3%。

維州每週房租的中位價在過去5年上漲了17%,至325元;而維州每月的平均按揭還款額增加了1.6%,至1728元。

責任編輯:李欣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