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孝親捐贈救護車 延續父母仁厚家風

陳振騏(圖左)在救護車捐贈儀式中接受頒獎。(竹山消防隊提供)

人氣: 81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08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彭秋燕台灣南投報導)五月份,南投縣竹山消防分隊獲贈一輛全新的救護車,救護車的車身刻著陳濱與陳劉月河的名字。他們的兒子,中紀塑膠公司董事長陳振騏希望藉由救護車能給竹山地區民眾獲得更好的救護品質,也讓悲天憫人的父母能將愛繼續灑播在這片他們耕耘的鄉土。

1年前,陳振騏得知竹山消防隊的救護車狀況不斷,冷氣也常故障,更沒有自動化擔架設備,就想捐一輛救護車。但他想,「還是要尊重太太的意見。」誰知道,她說:「你還考慮甚麼?你猶豫甚麼?」「我聽了好像撿到金子一樣高興。」陳振騏笑著說。

「我一生最幸運的就是,能從父母身上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70歲的陳振騏回憶說,「父母在世時,我幾乎每天打電話回家。」父母勤奮、助人與感恩的生活態度一直深深的影響著陳振騏。陳家世居南投縣竹山鎮以務農並開設碾米廠維生。

慈恩亭。(彭秋燕/大紀元)

勤奮認真是民國三年生的父親給陳振騏人生最重要的生命教誨。他幼年家中種植油麻。颱風前夕,他與父親前往田中搶收油麻,父親一大把、一大把的扛;他只能一小把、一小把的抱。風大,他走兩步就被風倒在田埂,爬起走小兩步又跌倒,就這樣一直折騰。

無奈的他只好對著父親說:「爸爸你扛一趟的量,我就要扛一天了,你多扛一趟就好了,我跌的很厲害。」聽到他的話,父親正色告訴他:「懶惰的小孩,咱們種田的人就是要做。」「這件事在我記憶中有很深刻的印象,你沒有勤勞,你沒有辦法跟人家競爭。」,他說。他日後經營事業遇到困難,總是秉持著這樣的精神解決問題。

陳振騏以父母之名捐贈的救護車。(竹山消防隊提供)

等到陳振騏事業日趨穩定,要在斗六工業區擴建廠房。這時,他將這個決定告訴臥病在床的父親。父親又細心的交代他,「新廠房要記得裝設避雷針;柏油路要定時清掃。」「這些小事情他都很認真地提醒我。」他說,這就是我父親總是仔細又認真。

仁慈與感恩是母親給陳振騏人生最大的涵養。他幼年,曾經聽過父母的一段對話讓他學會體恤他人。小時候他家中的碾米店總是有人賒帳拿米。過年前夕,陳劉月河看先生對著厚厚的賒帳本嘆息。她輕輕的告訴先生:「他們日子也不好過,再追討,他們可能連做年糕的錢都沒有了。我們自己早一點到田裡工作好了。」陳振騏說,她就是這樣,總是先為別人著想。

陳振騏小時候家裡種植番薯,每當收成時,母親總是招呼鄰居到田裡撿拾收剩的地瓜。但令他不解的是,當犁挖出又大又完整的地瓜時,母親總是將這些地瓜丟給鄰居。他向母親提出心中的疑問,母親告訴他:「地瓜在我們家是餵豬的,可是,在他們家是要養家的。當然要把大的留給她們。」他長大後再遇到鄰居,她們總是感激的告訴他:「我們家小孩,是你媽養大的。」

三十年代台灣經濟尚未起飛,鄉間生活仍然相當辛苦。冬天,一個婦人帶著幼子數度上門乞討,看到這對母子生活無所依靠,陳振騏的母親對著婦人說:「妳這樣不好過日子,不如到我們這裡,妳就在我們家幫我們洗衣煮飯,小孩幫忙看牛,養大孩子。」就這樣收留了她們。母親的這些助人的事蹟都深深影響著幼年的陳振騏。

母親仁厚的個性是他一生的榜樣,陳振騏雖然無法在故鄉親自奉養,可是卻日日打電話向母親請安。電話中母親還是在為鄰人擔心,「隔壁的阿婆生活辛苦。」;「村中的某人孩子不成材。」等等。聽到母親的擔憂,陳振騏既感動又心疼。就告訴她:「媽,錢的事妳就不要擔心了。」就這樣,歲末母親包了幾個大紅包送給這些人,並告訴他們,「這是受善心人士委託代為發放的。」

民國92年,他母親87歲大壽,陳振騏兄弟在家中的茶園蓋了座慈恩亭為她祝壽。這個涼亭成為竹山竹藝博物館健行路線,遊人休憩的終點。涼亭落成後,她每天都來附近掃地,「掃一掃人家不會滑倒,不會有蛇,環境清幽人家也會來。」母親告訴他。

一天,母親高興的告訴他:「掃把壞了,爬山的人買了枝掃把給我。我問他貴姓,要跟他說謝謝,他卻不跟我說,那個是個好人。」陳振騏覺得母親總能充滿感恩的看事情。他說,「別人看她是一個老好人,她把送掃把的人當作是貴人。她的想法老是替人著想。把別人的事當作重要的事情。」

中紀塑膠目前是全國外銷量最大的塑膠夾鏈袋公司,也是員工心目中的幸福企業。陳振騏認為,這一切都要歸功父母教他的言教與身教。他相信藉著捐贈救護車是延續父母仁厚精神最好的方式,讓救護隊能在地形崎嶇的竹山更順利的救人,這樣的精神就是父母承傳給他的精神。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