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貝類檢出微型塑膠 台環署籲改變用塑習慣

人氣: 18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09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自來水及貝類檢出微型塑膠(小於5公釐)。環保署25日公布微型塑膠含量檢測結果顯示,自來水檢出塑膠皆為纖維狀,每公升含0~6根;養殖及野生貝類每克含微型塑膠0.2~5.2個、海水每噸含1,000~1萬8,500個、沙灘砂礫每公斤含26~2,400個。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表示,英國調查發現,從孓孑開始就會吸收塑膠微粒,可能回到食物鏈,再回到人體中。不應該存在食物中的微型塑膠纖維、塑膠微粒其實無所不在,如果要避免這樣的事發生,他強調,最重要是透過個人行為的改變,「從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開始、源頭減量才是治本之道。」

環保署於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調查89處自來淨水場、7處養殖場(王功、台西、東石、安平、澎湖、金門、馬祖)、2處海水浴場(福隆、墾丁)的自來水、海水、沙灘砂礫微、貝類(淡菜、牡蠣、扇貝、蛤類)中微型塑膠含量。

環保署環境檢驗所組長楊喜男指出,自來水中,清水44%、原水61%含微型塑膠,檢出塑膠皆為纖維狀,長度小於5公釐,以PET、Nylon、PE為主占85%;海水每噸含1,000~1萬8,500個微型塑膠,以PP、PE、PS為主占77.6%;沙灘砂礫每公斤含26~2,400個微型塑膠,以PP、PE、PS為主占74.7%。

台環保署環境檢驗所組長楊喜男指出,盡量不要使用一次性塑膠,可能用一次只花幾分鐘就丟到垃圾桶,但在海洋中可能漂流幾百年到幾千年。(記者徐翠玲/攝影)

養殖及野生貝類每公克含微型塑膠0.2~5.2個,其中野生牡蠣每克含0.7~5.2個、養殖牡蠣每克含0.2~3.5個,不過,進口高價養殖牡蠣,最乾淨養殖區法國還是驗出每克含0.47個。養殖及野生貝類食入微型塑膠,以纖維狀為主,成分PP、PE、PET、Nylon占92.7%。

海水採樣,海水每噸含1,000~1萬8,500個微型塑膠,以PP、PE、PS占77.6%為主。(環保署提供)

楊喜男表示,微型塑膠大概來自寶特瓶、瓶蓋、塑膠袋,是海廢極力限制的材料,盡量不要使用一次性塑膠,可能用一次只花幾分鐘就丟到垃圾桶,但在海洋中可能漂流幾百年到幾千年。希望能藉由控制減少塑膠,若大家配合減塑,以德國來說,在生物體檢測出微型塑膠的量就比其他大量使用塑膠的國家明顯下降。至於扇貝發現微型塑膠,目前並沒有完整風險評估報告,歐盟與聯合國建議,還是可以攝食牡蠣等貝類。

不同深度沙灘採樣,微型塑膠數量及成分無差異,以PE、PP、PS占74.7%為主。(環保署提供)

環檢所長顏春蘭指出,塑膠纖維、微粒研究剛開始起步,風險也沒有定論。一杯水有2~3根塑膠纖維,如果小到無法過濾、處理,現在沒有研究證明會造成人體的傷害或風險,檢驗所未來仍會持續關注。不過,瓶裝水驗出塑膠纖維非常高,沒有必要盡量不要喝瓶裝水。

「自來水中,原水約1公升含1.7根塑膠纖維、清水1公升1根塑膠纖維,遠低於國外的數據。」台灣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吳振榮說,水公司對水質檢驗很嚴謹把關,目前微型塑膠檢測方法在國際上沒有標準檢測方式,環保署一直在建置檢測的方法,水公司繼續跟著環保署腳步,把微型塑膠控制到安全範圍。

台北自來水事業處副處長陳曼莉表示,北水的原水檢測沒問題。清水部分在公館淨水場有檢驗到微量塑膠,公館淨水場3月採樣時,附近有好幾個工程進行,是周邊環境汙染,不是水體造成,把這些排除,微型塑膠數量就降低。

沙灘砂礫中微型塑膠樣品。(環保署提供)

責任編輯:李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