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壓力是心臟大敵 心肌梗塞、猝死都和它有關

文/王芳(哈佛醫學院身心醫學博士後)

壓力及其相關情緒障礙,會引起心臟病,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心臟驟停都和它有關。(Shutterstock)
壓力及其相關情緒障礙,會引起心臟病,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心臟驟停都和它有關。(Shutterstock)
人氣: 437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編者按】近年來,發生心肌梗塞、心臟驟停而猝逝的名人越來越多。哈佛醫學院身心醫學博士後王芳指出,心臟很容易受到壓力刺激,心肌梗塞、心臟驟停和衰竭,都可能與壓力引起的慢性發炎有關。

大腦和心臟之間有緊密的連結,過去習慣將兩者結合,統稱為心的功能,中醫「心主神明」的理論就是一例,意即心臟具有精神活動與思考活動等大腦功能。此外,還有「心主血脈」一說,指心臟具有讓血液在血管內充分循環,以及帶給各器官養分與滋潤的功能。例如,在壓力反應下,心臟必須提供血液與營養給骨骼肌;休息時則以平滑肌和內臟為主;大腦在管理心率和血壓時也需要血液和營養。

一旦與壓力相關的自適應控制負荷造成代謝磨損、使大腦過度疲勞,人就更容易生病。其中,心臟在壓力刺激下顯得特別脆弱。證據顯示,壓力及其相關情緒障礙,會使心臟產生疾病。例如,焦慮和抑鬱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例如心肌損傷的心肌梗塞,以及心律不整後心臟驟停。此外,由交感神經系統主導的過度反應和慢性壓力反應,在心臟無法將足夠血液輸送到身體組織時,將發展為心臟衰竭。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沒有抽菸、喝酒等危險行為,單是壓力過大就足以引發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此外,慢性壓力還會導致心肌缺血、流向心臟的血液減少,導致心臟肌肉壞死,引起心臟電氣生理症狀。一旦心臟損壞,人就可能死亡。

寂靜的心肌缺血,無痛卻危險

在心理壓力下,超過一半的冠心病患者,會經歷短暫、無痛、安靜的心肌缺血,又稱寂靜的心肌缺血,非常危險。患者的心肌在缺血情況下,不會感覺到心絞痛,也沒有疼痛的預警。更可怕的是,透過動態心電圖發現的慢性心臟病中,缺血發作很多是無痛性的,而且並非由強度體力活動引發。這些發作通常和心理壓力相關,稱為「心理壓力性缺血」,使患者不良臨床預後的風險增加三倍之多。

心臟病原本就屬於高發病率疾病,更在人為和天災的影響下,新病例持續攀升,變得越來越普遍。為此,每個人都應該改善自我壓力管理,並學會辨識容易因壓力引發心臟疾病的人,幫助他們找到適合的應對方式,減少壓力造成的不良影響。

男性血壓較高,女性心臟較脆弱

壓力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有沒有性別差異呢?答案是肯定的。男性對壓力的反應通常表現在血壓上,女性的反應則更多表現在血小板黏性效應導致的心臟脆弱上。常見病徵包括:

● 心血管反應:即冠狀動脈對壓力的反應變化。與女性相比,男性在生理指標上表現出更大的變化,例如血壓。

● 心理壓力相關缺血:即心理壓力使流向身體組織的血流減少。與男性相比,女性多為壓力誘發的心肌缺血。

● 血小板聚集:即處在壓力之下,血栓對身體造成的風險。與男性相比,女性在壓力下有更多血小板聚集的風險。

● 心理社會壓力:即焦慮、抑鬱與心臟病風險相關。與男性相比,女性表現出更多負面情緒和更少的正向情緒。

總體來說,與男性相比,女性在心血管疾病預後方面更差。

壓力導致的慢性發炎 可引起心肌梗塞、心臟驟停或心衰

為什麼壓力誘發心臟病的可能性非常大?研究證明,大腦的部分區域與人們對壓力的理解有關,例如情緒和認知的部位;一旦這些區域被刺激,人體就會對痛苦的事情做出反應。

大腦中有一個中樞自主神經網路,屬於動態系統,由相互連結的腦區組成,也與心臟合作執行壓力活動相關,此神經網路創造了一個結構式的腦心連結。此網路可用來調節情緒反應,裡頭的神經連結在自主神經系統中,透過一系列回饋式機制調整並整合壓力反應,並藉此維持自適應控制的平衡。

心臟和大腦的腦心連結已有現代科學實證。其關鍵區域包括前額區域,例如內側前額葉皮質、前扣帶迴皮質和腦島皮質(Insula cortex),杏仁核也於腦心連結中貢獻一己之力。內側前額葉皮質與做出基本情緒反應有關,能評估情緒,且有能力抑制任何可能對壓力做出的過度反應。在結構上,前扣帶迴皮質已涉及海馬迴的記憶系統,並從前額區域的另一個部分參與了未來計畫的制定。上述腦區的相互關係,能幫助我們在不同情況下做出適當反應,面對矛盾的資訊時更是如此。

致死性心臟病心肌梗塞,可能是由壓力造成的慢性發炎所致。當巨噬細胞移動到血管和心臟肌肉之間的空間、吞噬心臟血管內壁堆積的膽固醇後,就會變成泡沫細胞蓄積在血管內,並在刺激之下破裂、釋放有毒物質,形成血管壁上的潰瘍。(推薦閱讀:胸悶、胸痛當心3大致命疾病 這類症狀快就醫

接著,血小板聚集在潰瘍處進行修補,形成如同栓子一般的阻礙;一旦這樣的情況成了常態(慢性發炎),這些聚集的血小板就會變成阻礙血流的血栓,使心臟輸送到組織的血液減少,同時奪取心臟肌肉所需的養分、引起壞死,最終造成心臟衰竭。

壓力引起的慢性發炎,可造成心肌梗塞、心臟衰竭。(方言文化提供)
壓力引起的慢性發炎,可造成心肌梗塞、心臟衰竭。(方言文化提供)

儘管心肌梗塞可被救治,但在恢復之後,心臟仍會留下疤痕,這種傷疤會使人們在各種電生理事故(處於壓力之下更常見)中變得更加脆弱,例如心室心律不整可能導致心臟突然停止,使患者猝死。

前扣帶迴皮質可調解所有的疼痛訊號,包括心絞痛,以及其伴隨的其他身體和情緒引起的疼痛。在規畫任何生活計畫前,我們都可以將記憶、計畫功能與疼痛訊號的輸入結合起來。

杏仁核在人們感到恐懼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足以影響個人的壓力傾向;杏仁核同時也負責找出存在威脅的壓力源,以及啟動壓力反應系統。

腦島皮質是連結大腦身體的重要角色。人在中風時,腦島皮質遭到損壞,很可能對心臟病預後產生負面影響,尤其當左側腦島區域受損時,患者的副交感神經(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異常活躍。在冠心病的案例中,壓力會強烈地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經系統,並降低心臟節律紊亂發生的閾值(臨界值或門檻值)、加重心肌損壞及心臟衰竭。

另外,缺血性中風肇因於供給大腦的血液減少,如同心肌梗塞是因心臟血管堵塞而起;慢性壓力造成的發炎若發生在腦部血管,便會提高缺血性中風的機率。

摘自《哈佛醫學院的SMART壓力管理訓練》 方言文化出版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壓力讓你變老!10個紓壓方法 助你年輕10歲

· 癌症是慢性發炎的結果 名醫推薦抗發炎好食物

· 心肌梗塞有7大徵兆!心梗原因、症狀和自救方法全圖解

責任編輯:李清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