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多關心思覺失調症患者 社會變穩定友善

關懷訪視員陪伴思覺失調症個案回診,與醫師討論用藥。(台南市衛生局提供)
人氣: 12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0年05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賴友容台灣台南報導)近日令社會大眾議論的鐵路警察被殺致死案,因嫌犯經精神鑑定罹患思覺失調症,於一審判無罪,讓許多人難以接受,根據2019年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思覺失調症患者就醫人數約15萬人,透過理解、支持及陪伴是恢復的最大力量。

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過去被稱為「精神分裂症」,因容易造成誤解與汙名,2014年由衛生福利部、台灣精神醫學會與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共同推動正名。

社會大眾再次好奇,「思覺失調症」是什麼疾病?這群思覺失調症患者就醫人數男女比例各半,男性發病年齡較早,半數以上患者30歲以前發病。

南市衛生局表示,思覺失調症顧名思義為思考與知覺功能異常的腦部疾病,是一群具特徵性病癥及症狀(正性症狀及負性症狀)的混合體。

正性症狀包括情緒激動、妄想(錯誤信念但深信不疑,如:被害妄想、關係妄想等)、幻覺(感知到不存在的感官感受,如:聽幻覺)、語無倫次、混亂行為、缺乏現實感等;而負性症狀包括個人衛生差、自理能力退化、表情淡漠、言語貧乏、社交退縮等。

適當藥物治療 部分可改善

南市衛生局表示,當給予適當藥物治療後,症狀可得到改善,約1-2成病人可恢復到完全看不出來有思覺失調症,約4-5成的病人可能時而穩定時而不穩,反覆住院。至於另外2-3成的病人,因缺乏病識感及沒有良好家庭及社會的支持,而導致病情退化,較難回歸社會。

思覺失調症患者有時活在自己堅信不移的妄想世界而脫離現實,甚至缺乏病識感,常認為自己沒生病,如何讓他們順利就醫及接受精神復健是個大挑戰。

精神疾病通常透過藥物的協助,可以大大改善症狀,及早就醫能夠減緩病人受到症狀干擾的程度,也會大幅提升藥物治療的效果,病情得以維持穩定。

親友的理解、支持及陪伴是恢復的最大力量

南市衛生局表示,周遭親友協助其病情穩定是重要的,注意病人是否規則就醫、藥物是否依照醫囑服用、會不會因為藥物副作用自行停藥等,當患者及家屬對所服用藥物有任何疑問,應向主治醫師提出及共同討論。

家人的理解、支持及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如:陪伴定期回診、提醒定時服藥、陪伴聊天傾吐苦水及煩惱、關心生活狀況、適當陪伴參與戶外活動及運動等等。

站在思覺失調症患者角度,極需要有人願意與他們做朋友,同理他們生病心情,進而關懷接納,讓他們願意就醫,朝向復健,而絕不是排斥及歧視病人,畢竟沒有人願意罹患精神疾病。

持續接受治療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就如同鄰居或親友一般,是穩定、是友善的。

南市衛生局提供40處免費心理諮詢駐點服務,亦提供晚間諮詢時段,向專業人員求助或許可以扭轉人生,心中痛苦因為分享而減半,藉由心理師陪伴讓受苦的心情得以舒緩,並提供專業諮詢,預約電話(06)3352982。◇

責任編輯:玉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