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五臟三伏貼加強版 炎熱三伏天去冷氣病

三伏天五臟可貼敷的穴位圖。(朴子醫院提供)
人氣: 52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0年07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蔡上海台灣嘉義報導)盛夏炎熱難耐,許多上班族喜愛待在冷氣房,下了班一回到家也是打開空調,幾乎一整天都在冷氣房中渡過,等到肩膀僵硬肌肉痠痛、嚴重者開始引發頭痛、眼睛乾澀症狀,渾身都不對勁,發現身體幾乎不耐酷熱。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空調不適應症(冷氣病)作祟,現代人比較少運動,有時沒有開冷氣就全身冒汗,這是濕氣重的表現狀況,今年五臟三伏貼加強版還多出了一項功用,就是消除「冷氣病」,趁夏天把身體的寒氣,溼氣趕走。

朴子醫院中醫科主任李昌諴博士說,五臟三伏貼加強版敷貼的功用一方面可以刺激穴位、激發身體能量與調節免疫,發揮經絡穴位本身調理氣血、調和陰陽、補虛損作用;另一方面,藥物透過皮膚吸收,發揮其藥理作用。

溫腎陽、去溼氣的穴位圖。
溫腎陽、去溼氣的穴位圖。(朴子醫院提供)
三伏天五臟可貼敷的穴位圖。
三伏天五臟可貼敷的穴位圖。(朴子醫院提供)

李昌諴表示,今年加強版多了【命門穴】敷貼,據古籍記載【命門穴】的主要效用:(1)命門穴為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呼吸之原,三焦之基,有固本培元的功效。(2)「腎為先天之本」,「腎氣足,百病除」。「脾是後天之本」。「肺主一身之氣和呼吸之氣」。肺脾腎三個臟器調節好了,免疫功能就提高了。小孩子也可以改貼“神闕穴”(肚臍)增強效果,以調理脾胃為主。

朴子醫院中醫科提供盛夏健康管理良方:「冬病夏治三伏貼」,中醫治療寒疾的重要經驗法則。
朴子醫院中醫科提供盛夏健康管理良方:「冬病夏治三伏貼」,中醫治療寒疾的重要經驗法則。(朴子醫院提供)

2020 年三伏天日期 (因這段時間氣候炎熱是逐步變化,所以 7/13-8/25 這段期間都適合來做三伏天治療)如下:

7月16日(星期四)為初伏日,可配合周休平日門診為 7/13-7/17

7月26日(星期日)為中伏日,可配合周休平日門診為 7/27-7/31

8月 15日(星期六)為末伏日。可配合周休平日門診為8/10-8/14或8/17-8/21

8月 25日(星期二)為加強日。

中醫除提供穴位敷貼外另再依個別體質開予內服藥物加以調理,裡應外合,內外兼治提高治療效果。接受三伏貼需注意瞭解以下事項:

1.一般敷貼時間為2~4小時。若貼敷後有嚴重不適,如局部搔癢難耐或灼熱感明顯,應即刻取下敷貼。建議患者敷貼後,先留置觀察30分鐘至1小時,若無明顯不適時,再離開醫院。

2.皮膚易過敏者、皮膚有傷口者、有特殊藥物過敏史者、孕婦、有炎症感染疾患、發燒或急性肺炎、支氣管炎、呼吸道發炎者皆不適合此法治療。

〈五臟虛寒可貼敷的穴位〉包括:補肺氣:膻中穴;健脾胃:中脘穴;益心氣:巨闕穴;疏肝氣:章門穴、期門穴;溫腎陽:命門穴、關元穴、中極穴。〈針對疾病可貼敷常用穴位〉包括:去溼氣:湧泉穴、關元穴;月經疼痛:關元穴;腰痛:命門穴;遺尿遺精:關元穴、中極穴;虛寒頭痛:風池穴;肩部痠痛:肩井穴。

朴子醫院中醫科藍誼珊醫師建議,夏天體內容易有濕氣,加上過度使用空調,身體就出現容易有濕氣,常有疲勞、痠痛或水腫症狀,加上台灣地理環境夏天午後多雨濕氣高,一怕熱就拼命喝許多冰涼飲料,吃喝太多冰涼食物,因此中醫食療採用「健脾、益氣、除濕」的方式,把「濕氣」排出體外。藍誼珊說,最好吃跟自己體溫接近的食物,最平民的綠豆加薏仁煮湯、紅豆湯不加糖、玉米鬚茶等食材,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潤膚的功效、想消暑氣還可以加上蓮子,玉米鬚有消水腫,蓮子有瀉熱氣的功效。◇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