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用巧手與耐心影雕 黃秋紅把最美留下

藝術家黃秋紅。(秋水緣臉書提供)
人氣: 120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21年02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彭秋燕台灣南投報導)「那個佛像從每個角度看都在對你微笑。」藝術家黃秋紅用影雕技藝刻畫佛祖慈悲的容顏。她在創作時,小心地拿捏著作品深淺的表現,就怕一不小心把整個作品報廢掉。

影雕創作需要巧手與耐心,持續不懈地創作,讓黃秋紅這位有著圓圓臉蛋、飄逸長髮的阿里山姑娘,與集集大山青翠蓊鬱的山景,融合成一幅美好且寧靜的畫作。

在南投縣集集大山下一處外觀貼著濁溪石的「秋水緣」是黃秋紅孕育無數影雕創作的基地。她的創作,自2003年起即陸續入選包括南投工藝首選、工藝所工藝禮品等競賽,並獲邀參加埔里酒廠百甕聯展、石畫石說工藝大展連展等。

醉心創作佛的慈悲

黃秋紅影雕佛像
黃秋紅影雕佛像。(秋水緣臉書提供)

一件件的影雕作品,滲透了她對藝術的執著與熱情。黃秋紅對佛祖有虔誠的信仰,她也醉心於佛經的創作。一次,一家電視台向她訂製了100套的佛教心經,她閉關半年多創作。期間,每當完成作品,她看到獨一無二的紋路,都會感動落淚。

「我終於做到了!這麼美的東西,我怎麼有那種耐力和毅力把她完成!」黃秋紅難以置信自己辦到了。她不可諱言地說道,創作的困難在於字體的上色,一般而言,圖片少一點是無所謂的,但心經的字要少一點就是瑕疵品,必須心無旁鶩才能做好。

作品呈現在地特色

黃秋紅介紹說,影雕是蛻變自傳統絹印的工藝創作。過程中,一方面,要將被加工物用水磨機拋光;另一方面,還要在電腦中把圖片調整後印出底片,以便進行暗房沖版。然後將被加工物與版結合進行手工噴砂,最後再上色,才是大功告成。

黃秋紅表示,以她的經驗,創作中,網點影雕的技術比較困難,因為這種創作有著繁複的細節,在沖版或噴砂的時候必須一口氣完成,才不致於讓整個作品前功盡棄。

稀有的紅貝殼化石影雕作品
稀有的紅貝殼化石影雕作品。(秋水緣臉書提供)

提到創作的素材,在她琳瑯滿目的創作中,舉凡石頭、木頭及陶瓷等都是她的選材。而且,包括佛經、人像、風景照等都是她很好的創作主題。黃秋紅甚至可以依照個人需求訂作紀念品。

集集火車站影雕作品
集集火車站影雕作品。(秋水緣臉書提供)

她的作品不僅展現佛的慈悲,更將在地的人文之美發揮的淋漓盡致。她的作品「集集火車站」,刻劃的是南投集集的地標,有檜木建構的車站及廣場上立著的紀念火車。整個作品呈現出一種古樸的韻味,成了遊客到此一遊的紀念品選擇。

把作品如同孩子般對待

藝術家經過一番的嘔心瀝血,才能呈現出栩栩如生的作品。黃秋紅把自己的作品如同孩子般對待,如果有人想收藏,她會哭著喊心痛。「那種感覺就像我們的孩子辛辛苦苦地養大,要去住別人的家,感覺心好痛喔!」

黃秋紅寂寞地走在影雕創作之路,這個開始是2000年的一個偶然。台灣工藝中心在集集開設「集集家園重建石材影雕工藝班」,吸引一些愛好藝術的人參與,黃秋紅也是其中一員。從此,她便一頭栽進了這個世界。

可惜6年以後,工藝班由於政府的補助款用罄必須結束,黃秋紅因不忍放棄花錢買來的昂貴器材,在結束的前幾天,她才下定決心要成立工作室投入經營。她這一舉,一開始並不被看好,「你秋紅不用三天就關門了!」但不服輸的她用行動證明一切。

二十年磨一劍 備嘗艱辛

黃秋紅二十年磨一劍,創作的過程備嘗艱辛。工作室成立1年後,上門的訪客只有寥寥幾個,她開始感到憂心:「做出來的東西沒人收藏也不是辦法!」因此決定舉辦一場盛大的開幕式,來吸引更多的目光。

然而,等待是難熬的,開幕式前的10分鐘,她的先生看到只來3個人便開始罵道,「叫你不要做,你要做!」但是沒想到,她的先生話一講完,轉身奇蹟便出現了,「一輛一輛的車開了進來,把她們家擠得水洩不通,算一算至少來了100多個人。」

後來,黃秋紅把秋水緣經營得有聲有色,但是磨難也伴隨而來。隨著3D列印的風行,她努力創作的結晶卻被別人抄襲。再加上,在地的不重視,附近機關寧可買便宜的禮品餽贈賓客,就是不願多掏錢來買她的作品。這些都讓她感到很是受傷。

網點影雕作品
網點影雕作品。(秋水緣臉書提供)

另一方面,影雕是一件費力的創作,長期搬運石材造成的脊椎受傷,加上製作時聚精會神造成的眼力受損。更不幸的是,她為了保護婆婆造成的傷害必須手術治療,讓她的創作一度中斷。不過,這些並沒有將她擊倒,她仍積極復出,尋找未來的出路。

巧手展現藝術天賦

客製南田石花器。(秋水緣臉書提供)

喜歡藝術的黃秋紅從小就展現她的天賦,每次回娘家,黃爸爸總是期望她能幫忙修剪盆景。「奇怪呢,那個東西看起來沒甚麼,但是你把它稍微修一下就這麼漂亮!」東西吃完的盒子丟掉可惜,黃秋紅把它配上一個小巧的花器,就可以變身一盆可愛的小植栽。

藝術即生活,黃秋紅也喜歡攝影,經常拿著相機到處「卡嚓,卡嚓」地拍。一次一位叫石媽媽的朋友病逝,她知道石媽媽生前沒有留下任何可供回憶的照片,於是回去將自己拍的80幾張照片沖洗出來送去給她的家人;另外,她也用相機替自己80多歲的父母親留下珍貴的回憶。

回首近20年的影雕創作,不管是搬運石材造成的脊椎受傷,或是聚精會神創作所造成的眼力受損,都體現出她對藝術的堅守與不悔,因為她要把最美好的留下來。◇

責任編輯:李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