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世界台中蘭展開幕 百花齊放虛擬新體驗

臺中市政府今年改以線上展覽模式舉辦「世界蘭展、花漾臺中 2021 Virtual WOC Taichung」系列活動,於4月23日盛大開幕。(鄧玫玲/大紀元)
人氣: 79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1年04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鄧玫玲台灣台中報導)第23屆世界蘭花會議暨展覽原訂去年舉辦,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台中市政府今年改以線上展覽模式舉辦「世界蘭展、花漾台中 2021Virtual WOC Taichung」系列活動,於4月23日盛大開幕,明日起將全面線上開展,民眾可享受身歷其境百花齊放的虛擬體驗。市長盧秀燕表示,世界蘭展在台中,歡迎民眾上官網( https://www.woc23.com/ )參觀,共享台灣蘭花之美。

台中市長盧秀燕開幕式表示,第23屆世界蘭花會議暨展覽原訂去年舉辦,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今年改以線上展覽模式舉辦系列活動。
台中市長盧秀燕開幕式表示,第23屆世界蘭花會議暨展覽原訂去年舉辦,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今年改以線上展覽模式舉辦系列活動。(鄧玫玲/大紀元)
農委會陳吉仲主委強調,世界蘭花會議暨展覽等同於蘭花界的奧林匹克,透過世界蘭花展覽,可讓台灣的蘭花被全世界看到。
農委會陳吉仲主委強調,世界蘭花會議暨展覽等同於蘭花界的奧林匹克,透過世界蘭花展覽,可讓台灣的蘭花被全世界看到。(鄧玫玲/大紀元)

今日開幕式在花博外埔園區樂農館登場,由市長盧秀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吉仲、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澄鐘,一同為「世界蘭展、花漾台中 2021 Virtual WOC Taichung」揭幕。

盧秀燕表示,市府非常榮幸承辦第23屆世界蘭展,此次活動在COVID-19疫情中進行,非常不容易,感謝農委會陳主委大力補助經費及立法院蔡副院長給予許多協助,也謝謝蘭協陳理事長領導的團隊不眠不休的工作,在疫情中進行花卉運輸、設計、策劃,將展覽方式由實體轉為線上等工作,這是前所未有,非常大的挑戰,但是蘭協成功了,成就世界蘭展在台中,歡迎民眾線上參觀。

立法院蔡其昌副院長表示,面對全球疫情帶來的挑戰,世界蘭花展除了實體展出也應用最新科技,做出虛擬實境的創新亮點。
立法院蔡其昌副院長表示,面對全球疫情帶來的挑戰,世界蘭花展除了實體展出也應用最新科技,做出虛擬實境的創新亮點。(鄧玫玲/大紀元)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強調,世界蘭花會議暨展覽等同於蘭花界的奧林匹克,台灣爭取到第23屆世界蘭展主辦權之時,剛好搭配2018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能大量運用既有資源。全世界蘭花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在台灣,許多蘭花原生種也來自台灣,透過世界蘭花會議暨展覽,可讓台灣的蘭花被全世界看到。

立法院蔡其昌副院長也表示,面對全球疫情帶來的挑戰,是應該重新思考人與環境這個議題的時候,因此台灣蘭花在世界的供應鏈中應該有所創新了,除了實體展出也可應用最新科技,做出虛擬實境的創新亮點,感謝中央2千萬經費的協助和農委會的超前部署,才能在台中舉辦世界蘭花會議暨展覽。

台灣蘭協陳澄鐘理事長表示,展覽結合台灣科技的軟實力,以線上競賽及評審、數位展覽及線上會議的形式,建構出百花齊放的虛擬空間。
台灣蘭協陳澄鐘理事長表示,展覽結合台灣科技的軟實力,以線上競賽及評審、數位展覽及線上會議的形式,建構出百花齊放的虛擬空間。(鄧玫玲/大紀元)

台灣蘭協陳澄鐘理事長則說,世界蘭花會議(World Orchid Conference, WOC)是3年一度的大型會議及展覽,由世界各城市爭取輪流舉辦,台灣從2005年申請舉辦,終於在2014年獲得第23屆世界蘭花會議的舉辦權,原訂於2020年以「世界蘭展、花漾台中」在台中花博外埔園區舉辦;然而,COVID-19疫情全球爆發,導致第23屆世界蘭花會議延後於今年舉辦。為讓更多人欣賞蘭花之美,展覽結合台灣科技的軟實力,以線上競賽及評審、數位展覽及線上會議的形式,重新以「2021 Virtual WOC」突破現實框架,建構出百花齊放的虛擬空間,呈現於世人面前。

農業局指出,此次展覽受疫情影響,僅提供給部份專業人士、產業團體及農業與景觀設計系所等相關人士進入交流及競賽,無法全面開放國人入館參觀;為此,展覽導入最新的「5G雲端虛擬實境XR線上展會互動平台」技術,進行3D Matterport全空間掃描拍攝建模,將展覽全貌完整呈現,一般民眾雖無法親自到場共襄盛舉,但仍然可以於線上享受8K高畫質的觀賞體驗。

農業局說明,系列活動首創「線上評審」模式,透過360度的蘭花攝影,將參與蘭花競賽的品種數位化;「數位展覽」部分,則利用數位實體建模的方式將展覽內容忠實呈現,讓民眾身歷其境;「線上會議」也將透過影片及直播等模式,在不受疫情及時差影響下,達到知識傳遞及交流的目的。

責任編輯:李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