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踏青小記 – 奧克蘭植物園「遇見春天」遊園會

剛過去的週末,記者岳空山去奧克蘭植物園踏青,偶遇充滿中國古風味道的「遇見春天」踏青遊園會。圖為其中一景。( 岳空山 / 大紀元)

人氣: 18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2年10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岳空山新西蘭報導) 今年冬季,雨水多於往年。在反反覆覆的乍暖還寒中,氣溫漸高。及至9月,樹枝上星星點點的嫩綠,逐漸暈染成一色,不知不覺間,奧克蘭的春天來了。

窗外清脆婉轉的鳥鳴,催我去親近大自然,由此邂逅了一場中國古風的踏青遊園會。

10月的第一個週末上午,我在奧克蘭植物園(Auckland Botanic Gardens)泊好車後,沿山坡而下,來到湖邊。只見湖水湛藍如明鏡,倒映出朵朵白雲。清風拂過,層層漣漪像古箏琴弦,劃開一池靜默,亦好似撥開了一冬積壓的沉悶,令人心曠神怡。

山坡下秀麗的湖水。 ( 岳空山 / 大紀元)

岸邊行人三三兩兩,各膚色人悠然漫步。一株近三米高的仙人掌樹,立在湖左側;繞過它,順小徑上行,遂來到一片開闊的草地。

草坪地勢高,可俯瞰大半個植物園景貌。向左面極目遠眺,只見人群正漸漸彙集到正門的眺望台。我正在觀望,忽一名身著淺綠色漢服的年輕女子,步履輕盈地從我身邊走過,也往正門方向而去。出於對古裝的好奇,我快步跟上與她交談,竟得知今天有一場「遇見春天」的遊園會,她是活動方的導遊。我不禁喜出望外,於是倆人結伴同行。

我們來到眺望台,舞龍表演即將開始。一名身著粉色漢服的年輕女孩,用地道的英語向觀眾介紹中國舞龍。

在舞龍隊表演「天龍戲珠」後,身著粉色漢服的主持人和隊員們合影。 ( 岳空山 / 大紀元)

之前我只在電視中見過舞龍,此時親眼看到中國傳統的民俗表演,備感新奇。節目名字叫「天龍戲珠」,龍身由十餘名精壯漢子舞動;引領他們的,卻是一名身姿敏捷、高舉龍珠的青年女子。舞龍表演沒有音樂,只有一面大鼓和兩面銅鑼敲擊出節奏。意外的是,鼓手居然是一位身高約兩米的洋人男子,他身著繡有藍色龍紋的中國服飾,雙手持木棍,靈活地用木棍輪翻擊打鼓邊和鼓面,鼓聲簡潔有力,時急時緩。隨著鼓點節奏的變化,舞龍也不斷變換身形,它追逐著金色龍珠上下游動,不時與觀眾互動。每個互動和亮相,都在人群中激起一片掌聲和歡呼。

舞龍隊裡的洋人鼓手。( 岳空山 / 大紀元)
舞龍表演:「天龍戲珠」 。( 袁弘 / 大紀元)

龍隊謝場後是腰鼓隊的舞台。一群精神矍鑠的阿姨,頭上綁著黃色頭巾、腰間斜挎紅色腰鼓。她們在輕緩舞動的同時,擊出陣陣整齊的鼓聲。一曲舞罷,觀眾們報以熱情的掌聲。我擠在人群中,耳邊傳來華人的讚許:「她們打得真好!」

腰鼓表演受到大家的讚揚。( 岳空山 / 大紀元)

表演結束,看客散去,我們去往各景點。一路上,我心中漸漸翻湧出感慨:經歷幾年疫情的各種封控之後,這種最尋常、不設防的群聚體驗,甚是久違;幸福,其實一直我們的身邊。

「遇見春天」遊園會有五處景點,依次順著地形、環湖而設,分別是:「法輪大法功法演示點」、「剪紙」、「中醫問診」、「畫展」和「書法」。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法輪大法功法演示」、「剪紙」和「中醫問診」。

在「法輪大法」景點,數面彩旗迎風招展,六名法輪功學員在草地上靜靜的煉功;白色的維帳下,工作人員向遊客介紹這源於中國上古時期的、修身養性之法。這裡,流淌著祥和的能量,令人莫名的平靜且愉悅。草地上,盤腿坐著一名印度遊客,他溫和放鬆的神情,好像是在風雨中走了很久之後、來到一個溫暖明亮的地方,終於可以歇歇腳,把心扉敞開、納入陽光。

「法輪大法」展位,法輪功學員祥和煉功,不時有前來詢問和學功的遊客。( 岳空山 / 大紀元)

「剪紙點」設在一個中式古亭中,室內白色展台上呈列著五顏六色的紙藝,供大家體驗一把中國剪紙和折紙,深得小孩子和女士們的喜歡。

中國傳統-剪紙藝術( 岳空山 / 大紀元)
折蓮花 。( 岳空山 / 大紀元)
孩子們喜愛中國紙藝。( 岳空山 / 大紀元)
孩子們喜愛中國紙藝。( 岳空山 / 大紀元)

來到「中醫問診」點,這裡特別安靜。一名身著旗裝的女中醫師,正為兩位洋人把脈。案上物件中有一瓶玫瑰花茶花苞,她介紹說,玫瑰花茶有疏肝解郁的功效。我端詳著她的臉,近五十歲的年紀,光滑白晰的皮膚,一顆斑都沒有。她泡茶的手法很文雅,是用小銅杓舀來花苞,再輕輕放入杯中。

身著旗裝的女中醫師,正為兩位洋人義診。( 岳空山 / 大紀元)
精緻的小銅杓舀來玫瑰花苞。( 岳空山 / 大紀元)

我與導遊邊走邊聊,沿途皆美景,處處競芳菲。

植物園美麗的花卉。( 岳空山 / 大紀元)

不知不覺中環湖轉了一圈、遊遍了各景點。短短半天的遊園,我的漢服導遊談吐得體有禮,給我留下極好的印象;臨別之際,我問詢她的名字。

「jing(三聲) se(四聲)」,她告訴我。

我下意識環顧四周風景,朗聲說:「景色?四季皆美景啊!」

「不是自然的『景色』,這是出自於李商隱的詩。」她笑了,我好像從她明亮的眼眸中,看到我發怔的臉。

「是李商隱啊,唐朝詩人。」我極力挽尊,但苦於唐詩讀得少,此時腦中一片混沌、心下茫然。

她笑而不答,揮手離去。我沒有看錶,但肚皮告警已到午飯時間。我驅車去了最近的shopping mall,點了份午餐,正沉浸在大快朵頤中,「景色」卻毫無徵兆的跳進我的腦海。我掏出手機,一秒鐘便谷歌出「李商隱」—-唐朝著名詩人的生平和著作,首篇就是名篇《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導遊「錦瑟」。( 岳空山 / 大紀元)

原來是「錦瑟」,中國漢字的同音梗啊!恍然大悟的我,此刻的心情,還真有幾分「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我慶幸生於現代,高科技手段讓我們查閱資訊如此便捷;同時也感懷古人,在那信息閉塞的農耕時代,反而使人們更專注於自身的文化修養、建立心懷天下的志向,為後世留下了璀璨的中國文化,其中也包括代代相傳的唐詩和宋詞。

翻看著照片,漢服、舞龍、中醫、書法,無不處處體現著中國的傳統文化。文化亡、國亡;文化在、國家在。半日踏青,滿眼翠綠生機;疫情的陰影漸漸消散,只覺陽光下、萬物新。

責任編輯:筱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