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踏青小记 – 奥克兰植物园“遇见春天”游园会

刚过去的周末,记者岳空山去奥克兰植物园踏青,偶遇充满中国古风味道的“遇见春天”踏青游园会。图为其中一景。( 岳空山 / 大纪元)

人气: 18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2年10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岳空山新西兰报导) 今年冬季,雨水多于往年。在反反复复的乍暖还寒中,气温渐高。及至9月,树枝上星星点点的嫩绿,逐渐晕染成一色,不知不觉间,奥克兰的春天来了。

窗外清脆婉转的鸟鸣,催我去亲近大自然,由此邂逅了一场中国古风的踏青游园会。

10月的第一个周末上午,我在奥克兰植物园(Auckland Botanic Gardens)泊好车后,沿山坡而下,来到湖边。只见湖水湛蓝如明镜,倒映出朵朵白云。清风拂过,层层涟漪像古筝琴弦,划开一池静默,亦好似拨开了一冬积压的沉闷,令人心旷神怡。

山坡下秀丽的湖水。 ( 岳空山 / 大纪元)

岸边行人三三两两,各肤色人悠然漫步。一株近三米高的仙人掌树,立在湖左侧;绕过它,顺小径上行,遂来到一片开阔的草地。

草坪地势高,可俯瞰大半个植物园景貌。向左面极目远眺,只见人群正渐渐汇集到正门的眺望台。我正在观望,忽一名身着浅绿色汉服的年轻女子,步履轻盈地从我身边走过,也往正门方向而去。出于对古装的好奇,我快步跟上与她交谈,竟得知今天有一场“遇见春天”的游园会,她是活动方的导游。我不禁喜出望外,于是俩人结伴同行。

我们来到眺望台,舞龙表演即将开始。一名身着粉色汉服的年轻女孩,用地道的英语向观众介绍中国舞龙。

在舞龙队表演“天龙戏珠”后,身着粉色汉服的主持人和队员们合影。 ( 岳空山 / 大纪元)

之前我只在电视中见过舞龙,此时亲眼看到中国传统的民俗表演,备感新奇。节目名字叫“天龙戏珠”,龙身由十余名精壮汉子舞动;引领他们的,却是一名身姿敏捷、高举龙珠的青年女子。舞龙表演没有音乐,只有一面大鼓和两面铜锣敲击出节奏。意外的是,鼓手居然是一位身高约两米的洋人男子,他身着绣有蓝色龙纹的中国服饰,双手持木棍,灵活地用木棍轮翻击打鼓边和鼓面,鼓声简洁有力,时急时缓。随着鼓点节奏的变化,舞龙也不断变换身形,它追逐着金色龙珠上下游动,不时与观众互动。每个互动和亮相,都在人群中激起一片掌声和欢呼。

舞龙队里的洋人鼓手。( 岳空山 / 大纪元)
舞龙表演:“天龙戏珠” 。( 袁弘 / 大纪元)

龙队谢场后是腰鼓队的舞台。一群精神矍铄的阿姨,头上绑着黄色头巾、腰间斜挎红色腰鼓。她们在轻缓舞动的同时,击出阵阵整齐的鼓声。一曲舞罢,观众们报以热情的掌声。我挤在人群中,耳边传来华人的赞许:“她们打得真好!”

腰鼓表演受到大家的赞扬。( 岳空山 / 大纪元)

表演结束,看客散去,我们去往各景点。一路上,我心中渐渐翻涌出感慨:经历几年疫情的各种封控之后,这种最寻常、不设防的群聚体验,甚是久违;幸福,其实一直我们的身边。

“遇见春天”游园会有五处景点,依次顺着地形、环湖而设,分别是:“法轮大法功法演示点”、“剪纸”、“中医问诊”、“画展”和“书法”。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法轮大法功法演示”、“剪纸”和“中医问诊”。

在“法轮大法”景点,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六名法轮功学员在草地上静静的炼功;白色的维帐下,工作人员向游客介绍这源于中国上古时期的、修身养性之法。这里,流淌着祥和的能量,令人莫名的平静且愉悦。草地上,盘腿坐着一名印度游客,他温和放松的神情,好像是在风雨中走了很久之后、来到一个温暖明亮的地方,终于可以歇歇脚,把心扉敞开、纳入阳光。

“法轮大法”展位,法轮功学员祥和炼功,不时有前来询问和学功的游客。( 岳空山 / 大纪元)

“剪纸点”设在一个中式古亭中,室内白色展台上呈列着五颜六色的纸艺,供大家体验一把中国剪纸和折纸,深得小孩子和女士们的喜欢。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 岳空山 / 大纪元)
折莲花 。( 岳空山 / 大纪元)
孩子们喜爱中国纸艺。( 岳空山 / 大纪元)
孩子们喜爱中国纸艺。( 岳空山 / 大纪元)

来到“中医问诊”点,这里特别安静。一名身着旗装的女中医师,正为两位洋人把脉。案上物件中有一瓶玫瑰花茶花苞,她介绍说,玫瑰花茶有疏肝解郁的功效。我端详着她的脸,近五十岁的年纪,光滑白晰的皮肤,一颗斑都没有。她泡茶的手法很文雅,是用小铜杓舀来花苞,再轻轻放入杯中。

身着旗装的女中医师,正为两位洋人义诊。( 岳空山 / 大纪元)
精致的小铜杓舀来玫瑰花苞。( 岳空山 / 大纪元)

我与导游边走边聊,沿途皆美景,处处竞芳菲。

植物园美丽的花卉。( 岳空山 / 大纪元)

不知不觉中环湖转了一圈、游遍了各景点。短短半天的游园,我的汉服导游谈吐得体有礼,给我留下极好的印象;临别之际,我问询她的名字。

“jing(三声) se(四声)”,她告诉我。

我下意识环顾四周风景,朗声说:“景色?四季皆美景啊!”

“不是自然的‘景色’,这是出自于李商隐的诗。”她笑了,我好像从她明亮的眼眸中,看到我发怔的脸。

“是李商隐啊,唐朝诗人。”我极力挽尊,但苦于唐诗读得少,此时脑中一片混沌、心下茫然。

她笑而不答,挥手离去。我没有看表,但肚皮告警已到午饭时间。我驱车去了最近的shopping mall,点了份午餐,正沉浸在大快朵颐中,“景色”却毫无征兆的跳进我的脑海。我掏出手机,一秒钟便谷歌出“李商隐”—-唐朝著名诗人的生平和著作,首篇就是名篇《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导游“锦瑟”。( 岳空山 / 大纪元)

原来是“锦瑟”,中国汉字的同音梗啊!恍然大悟的我,此刻的心情,还真有几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庆幸生于现代,高科技手段让我们查阅资讯如此便捷;同时也感怀古人,在那信息闭塞的农耕时代,反而使人们更专注于自身的文化修养、建立心怀天下的志向,为后世留下了璀璨的中国文化,其中也包括代代相传的唐诗和宋词。

翻看着照片,汉服、舞龙、中医、书法,无不处处体现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化亡、国亡;文化在、国家在。半日踏青,满眼翠绿生机;疫情的阴影渐渐消散,只觉阳光下、万物新。

责任编辑:筱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