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竹藝日元年 凝聚力量建立在地認同與歸屬

2023年是台灣竹藝日元年,日前由台灣竹藝各界共同訂定,每年3月第3個週日為台灣竹藝日。最左為籌辦總執行南投竹藝學會理事長劉興澤。(籌辦總執行南投竹藝學會理事長劉興澤提供)
人氣: 11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3年03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彭秋燕台灣南投報導)2023年是台灣竹藝日元年,日前由台灣竹藝各界共同訂定,每年3月第3個週日為台灣竹藝日,代表竹的生態、生命與生活,也是台灣竹藝在技術、學術與藝術間跨界、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更表現著竹的自然、循環與寬容。籌辦總執行南投竹藝學會理事長劉興澤表示,期待在未來得以凝聚結合國內不論是與竹相關產業或竹使用者的力量,共同為台灣的竹藝發展建立在地的認同與歸屬。

本次竹藝日的視覺設計表示三組關鍵字「三生、三藝、三核心」,並以竹子的虛心與三個循環圈向上迴旋,表示生生不息的永續概念。三生(生態、生命與生活)、三藝(技術、學術與藝術)、三核心(自然、寬容與循環)從尊重竹的自然生態演變為生命之所需與生活之所用,進而跨域共創至竹的技術、學術及藝術。

劉興澤介紹表示,竹子在早期即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在食衣住行育樂中總是會用到。從竹筍能吃,竹子可以製成筷子、腳踏車等,到現在發展成積成材,竹炭也有高經濟價值,而且現在人重視環保,竹子是很自然的生態,不會造成下一代的負擔,因此成為一些設計師喜歡運用的材料。

台灣有很好的竹材,但卻面臨產業發展困境。他指出,首先是,竹子三四年可以成材,取得相對容易所以價格不高,即使做成藝術品也要夠精緻才能賣到好價錢,但是在台灣買的人便宜就好,不一定要用到竹子,所以竹產業在台灣越來越沒落。再來是經濟的問題,以前竹子運輸超載,後來規定不能超載少了三分之一的量,運費和成本便多很多。

緊接著他表示,環保問題也是台灣竹產業發展的隱憂,拜拜用的金紙都是孟宗竹製造較多,由於廟裡不能燒金紙,孟宗竹的纖維堅硬導致無人購買,工人便無法賴以為生而轉行。更嚴重的是,政府獎勵休耕,由於原住民砍伐加工無利可圖,造成整片竹林荒廢竹子死亡。

劉興澤說,人家說富不過三代,富有的人家道中落便要回歸到傳統的方式生活,所以傳統很重要。尤其是國家的傳統工藝,台灣推到明朝已經有日常的竹工藝品,到後期才又有藝術和創作。台灣竹產業沒落,但是在嘉義縣溪口鄉崙尾天赦庄仍有一家堅持手工製做竹編的工廠傳承四代,打造的「有溫度」竹菜籃不僅耐用更環保。◇

責任編輯:昌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