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觀察台灣 總統選舉後的雜憶與感受

台灣選舉民進黨集會現場。 (I-HWA CHENG/AFP via Getty Images)
人氣: 5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4年02月16日訊】踏入2024年,意味着進入了國際政治上十分重要的大選年,很多國家都會在今年之內舉行重要的選舉。例如年底的美國總統選舉,英國的大選也必然會在下半年舉行。1月13日在台灣舉行的中華民國第16屆總統選舉及立法院委員改選,正好是這個選舉年的第一炮。
台灣這次選舉的意義及重要性,可以說是舉世矚目。台灣雖然只是個島國,但因為地緣政治因素,加上歷史及政治上的種種糾結,這一次大選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選舉前已經有國際性的新聞雜誌及不同國家的媒體廣泛報道。一月初的時候,據說已經有超過100間國際媒體派出編採隊伍去到台灣採訪這次選舉,破了歷年的數字。由此可以說明這次大選已經成為國際政治的焦點。

台灣位處東亞前沿,是國際航運物流的其中一個關鍵位置,在戰略上也是印太地區一個不能忽略的地標。長期以來,台灣也是美國在太平洋地區面向東亞的第一島鏈組成部份。隨着中美關係變得緊張,全球對中國的野心及霸權主義越來越警惕的情況下,台灣的戰略重要性就更加突出。加上台灣產業鏈中最重要的台積電集團已經成為世界芯片業的其中一個龍頭,一旦台灣的政治社會出現動盪,對全世界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一次獲得台灣當局邀請,成為今屆中華民國總統選舉觀察團的其中一名成員。我以前曾經自行去台灣觀察選舉,但想到官方舉辦的觀選活動也許會有一些個人自行觀選未必能夠接觸到的環節,於是便欣然答應,也感謝台灣當局的美意。

貨真價實的選舉,確實不妨、也不會介意邀請其他人去觀察。只有現在香港舉行那些假選舉,才會連批評一句都會被指為煽動,可以說是高下立見,優劣自明了。作為香港人去觀察台灣的總統選舉,再對照香港現在的那些所謂選舉,可以說是五味紛陣,嘅感慨又難過。

香港在1982年之前已經有市政局的定期選舉。當時參與市政局選舉的政治組織,都是一些社會精英及專業人士組成的團體。選舉並不特別熱烈,一般市民的反應只是一般。當時的選舉雖然並不普及,還算是根據較為嚴謹的程序,過程也是頗為公正的。

香港政府在1980年底發表了《地方行政改革綠皮書》,就建立區議會制度進行了幾個月的諮詢。之後在1981年中發表了《地方行政改革白皮書》,為香港的全面普及民主選舉行出了第一步。到1982年,政府根據立法局通過的《區議會條例》,在港九新界成立了18個區議會,也在1982年分兩個階段,分別在新界地區及市區舉行了第一屆區議會選舉。雖然那一個第一次區議會選舉只有略多於三分之一區議會成員經直接選舉產生,但都已經是開創了香港民主選舉的先河了。

我當年還在大學讀書,但已經因為殖民地管治的這個突破而深受鼓舞。因此,那個階段還不辭舟車之役,經常由香港中文大學在馬料水的校園宿舍往返西九龍的深水埗,為自己支持的候選人助選。

那是香港第一次普及、公開、直接的選舉,過程中也不能否認那是一個在程序上公正的選舉,縱然只能選出部份區議員。那個時候已經深信,只要香港人能夠獲得這種政治權利,香港人是有足夠的能力有效行駛這個權利,令香港的政治發展走上新里程的。

之後到了1985年,就連立法局都可以第一次透過間接選舉選出部份議員了。往後的一段時間,香港的民主步伐在加快,選舉成份在增加,一切都好像順理成章,一切都發展得很順利。加上當年中共官員對香港人的承諾,香港會循步漸進,邁向普選,看來似乎不再是夢想了。

如果把這段歷史與台灣當時的情況聯繫起來看,可以說香港的民主發展及普及選舉起步要比台灣早。

台灣是去到1987年才取消黨禁報禁,及解除戒嚴令的。當香港已經進行第二屆區議會選舉,或者可以說,當香港已經有透過選舉產生的立法局議員的時候,台灣還在戒嚴當中。政黨活動仍然被禁止,台灣當年的立法院,還是一個所謂「萬年國會」。即是說,他們的國會議員、監察委員、立法委員,仍然是1948年國民政府遷移至台灣之前選出的那一批人。他們的任期最終去到1991年才終止,前後長達43年。到了1992年,台灣才有新一批經選舉產生的立法委員。

可以想像,如果香港不是被人為地阻撓,順應着1982年及1985年開始了勢頭發展,香港今天的政治發展局面沒有理由比台灣落後這麼多。

說香港比台灣落後,絕對不是妄自菲薄。自從1992年開始了定期的立法委員改選之後,台灣於1994年修改了憲法,1996年開始有了第一次正式的、全面民主開放的總統選舉。之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第一屆至第八屆總統選舉,基本上都是由國民黨壟斷,或者甚至可以說是由蔣介石及蔣經國於幕後操縱。蔣經國死後,其第七任總統的餘下任期,也是由他的副手,即他指定的繼承人李登輝接手完成。於1990年的第八屆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仍然只是以黨內小圈子等額選舉的方式決定由李登輝擔任總統。直到修改憲法之後,1996年舉行的第九屆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才是透過全面普及的直選產生,也是台灣或者中華民國第一位經全民直選,獲得民意授權的總統。

在台灣這個政治急速民主化的轉變階段,更早起步的香港民主發展步伐卻受到中共多番阻撓。末代港督彭定康雖然用了很多方法擴大香港立法局的選舉及民主元素,但卻被北京當局指為「三違反」,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之後,不但沒有了立法議會的直通車,還要開倒車,由一個未經選舉產生的所謂「臨時立法會」取代。1997年之前已經全面直選的區議會,也在主權移交之後重新加入委任議席,這成為了往後二十多年區議會質素不斷淪落的原因。而《基本法》為香港民主發展步伐定下的時間表及框框,都遠遠落後於台灣那個遲來而先至的局面了。

或者說,中共對於九七主權移交之後香港的局面沒有把握,所以對於九七年前的民主發展步伐要加以約束,力求平穩。姑且就當這個也是一種說法(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這並非真實的理由),那又如何解釋現在連《基本法》及其附件所承諾了的政制改革及民主發展步伐都走樣變形?根據《基本法》附件的寫法,2007年第三屆特首的產生方法,是要由香港人自行決定的。到時只要有三分之二立法會議員贊成,行政長官不反對,那就只要那方案提交人大備案就可以。長期負責香港回歸過渡事務的魯平曾經說過,只要依循這三部曲,中央絕對不會反對。但這個三部曲,後來經過所謂人大釋法,所謂說明了法律原意,就變成了五部曲,而且把香港人作主動的權力剝奪了。那顯然不是解釋法律,是曲解法律,是在法律條文之上加上了新的、完全沒有依據的解釋。其它的都不用多說了,後來為何會出現政制改革爭議?為何有越來越多年輕世代感到不耐煩?為何有很多曾經在上世紀80年代相信過民主回歸的那一代人覺得受到欺騙?

為何後來會出現更激烈的爭取民主及抗爭運動?為何會有佔領中環或雨傘運動?這一切,都成為香港政治爭議不絕、制度再沒有辦法有效處理紛爭的根本原因。

再看看台灣,由開放立法委員的選舉,到有直接而民主的總統選舉,中間雖然出現過激情,出現過一些不理性的爭議,但卻全部安然過渡。台灣在1996年當香港人面對連立法會直通車都被推翻的時候,進行了第九屆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也是真正的透過民主直接的選舉產生最高領導人。到了2024年1月13日這一次第16屆中華民國總選舉,已經是第八次直接民主產生的總統了。期間經歷過三次政黨輪替,每一次都能夠順利把權力和平過渡。
這一次觀察台灣總統選舉所見,經過這20多年來八次的直選總統洗禮,台灣人的政治意識及政治文化越來越成熟。過往總統選舉有過的激情與激烈對立,今次並沒有因為有三個不同政黨的候選人激烈競爭而顯得特別熾熱。我是在選舉前的1月2日抵達台北的,1月10日正式加入了選舉觀察團,1月16日,即選舉完結之後的第三天,選舉觀察團才解散。

這十多天所見所聞,充分證明了一個事實:發展民主從來不是要等到所謂時機成熟才起動的,因為所謂成熟的時機從來不會存在,也根本難以決定什麼才叫做成熟的時機。只有透過貨真價實的選舉,透過實踐,透過經驗,透過親身經歷,民主素養才會提升,政治文化便會有所突破,人民也會透過歷練而變得更理性。

這種認知其實並不新鮮,早在上世紀20年代還處於北洋軍閥政府的時候,包括胡適在內的一班知識分子,已經開展過一場歷時幾年的學術辯論,也寫了大量文章,討論的就是究竟要先起步,還是先要等時機成熟?或者是要等政治文化成熟,還是要透過實踐來推動政治文化成熟?這樣的討論當然是各執一詞沒有結論,但當前台灣的經驗為這個辯論提供了一個現實的答案。

今天中共所講的「中國人不適合推行民主」、「中國人的質素未足以推動民主」、「中國人的普遍教育水平低,還未有足夠的民主素養」,或者「中國社會不需要民主」,又或者「先搞好經濟再講政治發展」,這些全都是藉口,全都是為中共這個政治集團繼續竊奪公權力,繼續無限期騎在人民頭上編織的藉口。當前台灣的經驗,狠狠地向只能說這種謊話的那個集團扇了兩個巴掌,也說明了他們有幾虛偽。

香港的政治選舉比台灣早起步,就當拖慢香港的政制發展不是沒有理由,但到了今天竟然把香港社會及香港人曾經有過的較公平的選舉,全部變成假選舉,令香港的政治發展倒退超過半世紀,這究竟說明了什麼?

觀察了這一次台灣舉行的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及立委改選,回想香港過去幾十年經歷過的前進及嚴重倒退,回顧一下當前操持權柄的那個集團及那些代理人的虛偽嘴臉及理屈辭窮的困態,為台灣能夠作出的突破感到高興,為香港今天經歷的不幸感到難過,也為那個開歷史倒車的集團感到可恥。

2024年1月22日◇

文|鍾劍華 

責任編輯:陳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