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生醫產業走出台灣 楊泮池:須強化四大領域

人氣: 5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4年04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莊璦筠台灣台北報導)三三會17日舉行4月例會,邀請中研院院士、生策會副會長楊泮池演講,他表示,精準健康產業是國家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政策很正確,但生醫產業要走出台灣,仍有人才、法規、規模及通路四大領域需要強化。

楊泮池指出,台灣生醫產業規模還不大,2023年生醫上市櫃223家,市值近1兆1929億,總營收為2175.6億元。要走出國外,他認為,2023BTC會議的結論仍然適用,應以台灣為首發市場,健全場域驗證、輔導取證、建立落地應用與市場准入機制,並配合新南向政策拓展國際通路及市場。

楊泮池建議,參考OECD國家水準,將醫療保健支付占GDP比重提升到8%以上,目前約6.6%,不應將生醫產業發展全壓在健保上,因為價格過低、會讓業者沒有動力。

楊泮池說,生醫產業與生技領域經歷數年動盪,從2020年因疫情導致醫療保健投資大幅成長,但隨著疫情消退,生技產業遭遇預算消減、大量裁員以及財務管理趨向謹慎。而2023年後,疫情正式結束,未來如何仍拭目以待。

至於2024年,楊泮池觀察,生物技術和醫療保健市場開始重新贏得樂觀,公司更重視效率而非新穎性,併購策略將會回歸,新創公司需要更快實現獲利等現象。

此外,楊泮池也提到AI應用,他以麻省理工協會2023年公布,十大改變生活的科技,第一名就是AI來舉例。楊泮池說,AI的運用改變了生技產業發展,如新藥發現與開發、精準醫療以及運用AI跟大數據來做精康評估的「精準健康」,是未來重要趨勢。

對於精準醫療與精準健康的不同之處,楊泮池補充,醫療非產業,不能用病人去賺錢,因此不應該是「精準醫療」,而是「精準健康」,早期診斷、風險預測,每個人得病的風險不一樣,所以需要為量身打造保持健康的精準預防辦法。

不過,楊泮池表示,台灣在生醫發展上,仍有人才、法規、規模及通路四大領域需要強化。如人才面向,他表示,去年IMD世界人才排名報告,台灣排名第20,但國際人才指標落後,有最好的工程師,但卻欠缺經理人,且經理人國際經驗下降到40名,語言人才也降至41名。

楊泮池說,在法規層面,全球已有50多個國家採用FHIP作為資料交換的標準,但台灣仍屬落後群,僅有零星小規模試辦。另外,台灣也應盡快設立國家級健康資料研究中心,完備健康資料治理與研發,讓台灣成為具國際競爭力的醫療資訊大國。

在通路層面,楊泮池指出,目前藥物通路大多掌握在國際大藥廠手中,台灣缺乏國際品牌與通路,應善用南向政策,產業與醫學中心結合擴展務實通路。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