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者籲儘速以公聽會審閱大法官提名人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9日訊】由於陳水扁將提名大法官人選,多位政治學者今天在一場座談會中呼籲,立法院應儘速比照美國的聽證制度,舉辦公聽會讓立委透徹了解被列為獲提名人的人選,此外,學者也建議日後應透過修憲方式,將大法官人數從現有的十五個減少為九個,以降低大法官因討論不易取得共識的缺失。

據中央社5月9日報導,國民黨智庫、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舉辦「從立法院同意權看大法官提名」座談會,政大政治系教授楊日青表示,台灣沒有美國的聽證制度,較類似的只有立法院公聽會,而且公聽會要請所有了解被提名人背景的人士出席,具體說明被提名人優缺,「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才能便於立委行使同意權。

台大政治系教授葛永光指出,從美國總統提名大法官來看,經常也是共和黨總統提名保守派、民主黨總統提名自由派人士,因此台灣在大法官議題上應跳脫「超黨派迷思」,不需在意政治中立,只需注重被提名人的人品、專業是否適任,他認為立法院應扮演「標竿確立者」角色,讓總統來根據國會所定的標準提名大法官。

文大政治系教授楊泰順表示,當年國大倉卒修憲,將大法官人數增為十五人,使得每次釋憲的內容充滿妥協,語意含混不清,當大法官呈現八面玲瓏時,怎麼能解決憲政困難,他也認為,大法官應限制在六十五歲以內、調查局或國安局應提供被提名人的資料給立委參考、避免再出現政治干預的情況,例如賴英照從大法官轉任副閣揆,又再回任大法官,都亟待確立。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盛治仁與台大國發所教授劉有恆則認為,未來大法官被提名人的聽證應放在立法院司法委員會,行使同意權辯論放在院會,避免大法官提名人被政治人物羞辱;劉有恆也說,既然大法官提名與同意已成為政黨對抗,未來就應改為計名表決,以示向人民負責。

與會學者一致認為,未來因政治衝突所產生的釋憲問題勢必越來越多,新一任的大法官又難免出現色彩偏綠的情形,因此未來必須思考如何讓更多具專業及實務背景的人 (擔任過各級法官者)出任大法官,以及維持大法官結構平衡、提高大法官待遇以避免受利益影響等問題,以確保憲政運作的正常。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