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不滿教改新教改運動起跑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十年前,一群熱中教育改革人士走上街頭,自四一○教改聯盟起掀起一系列風起雲湧的教改熱潮;十年後,台灣教育改革卻遭遇推動無力、社會反彈的壓力,又一群對於改革同樣抱持熱誠的人,扛起「饒了孩子們吧!」的旗幟,默默地重新走上街頭。

  預計於明日、三十萬考生應試的國中基測前夕,發起「快樂學習教改連線」的新教改運動,質疑「精英主義」結合「考試」正是教改失敗的元凶,希望台灣能真正「讓孩子從成人社會的競爭中解放、在快樂學習中成長」。

  相對於十年前四一○教改聯盟,包括當時還在擔任台大心理系教授的現任教育部長黃榮村、台大數學系教授黃武雄等學者帶頭走上街頭,十年後的「快樂學習教改聯盟」,發起人總計十二位,學者專家比例減少,卻多了許多基層弱勢團體的聲音,其中除有多年備受癌症病痛所苦的黃武雄,十年後重新出面為教改發聲,另外還包括無殼蝸牛聯盟發起人李幸長、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永續台灣基金會執行長何宗勳等不同社會團體代表,也整合失業勞工、原住民團體等,企圖以更符合社會基層的多元角度重新檢視教改運動。

  民眾最近應該常在街頭上看到聯盟成員豎起一面又一面呼籲「饒了孩子們吧!」的旗幟,引起不少人注意與關切。

  十年前曾擔任民間教改聯盟秘書長的何宗勳表示,早自三個月前,聯盟成員巡迴不同縣市,邀集基層教師、家長、學生及社區意見領袖等不同人士進行深度座談,系統性廣蒐社會基層對於現行教改措施的意見,同時也進行教改成效意見調查,將於成立記者會上公佈,讓政府當局聽到更多基層的心聲。

  聯盟聲明指出,這幾年,國家推動教改的決心與立意雖值得肯定,但整個教育系統與結構、政府決策與執行的邏輯並沒有隨之改變,多是由上而下的推動,政策執行者只是以舊思維進行表面形式化的改革,因此現今的教改不但沒有解決原來的教育問題,例如升學壓力等,反而讓第一線的教師、學生及家長更痛苦。

  此次快樂教改活動,就是希望台灣社會能正視現今教改確實遭遇到許多結構性、觀念性的問題及阻力,希望能建立社會各界意見交流的民間論壇平台,共同勾勒出對台灣教育發展更長遠性的「民間版教改新藍圖」,希望台灣教育能真正從最結構性與基層性問題進行改革。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