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研院鎖定癲癇痛風藥 解開過敏基因之謎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四日電)明明同樣的藥,為何有的病人療效好,有的病人卻會過敏?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進行華人基因庫研究計畫,目標是找出致病基因,開發相關的藥物及試劑,針對「史蒂文強生氏症候群(SJS)」的藥物過敏基因, 已經鎖定抗癲癇藥及痛風藥進行研究。

中研院生醫所蒐集華人各族群共三千三百一十二人的基因類型,建構華人基因庫,區隔歐美人種和華人的疾病致病基因,日前領先全球找出對於抗癲癇藥物成份(CARBAMAZEPINE)藥物過敏標記HLA-B1502。

根據衛生署藥政處歷年的藥害救濟通報案例,常見案例是患者使用含此成份的抗癲癇藥「癲通」之後,發生藥物過敏,症狀稱為「史蒂文強生氏症候群」,有的患者全身皮膚潰爛,嚴重者變成了毒性表皮溶解而體無完膚,部分案例因此死亡。

經由這個發現,未來製成抗癲癇藥物過敏基因試劑或晶片,將可能會改變以後全世界神經科醫師用藥方式,病人先做過敏檢測,不再冤枉受到藥害。

臨床研究也顯示,相較於歐美白種人,華人在使用痛風藥成份 allopurinol時,例如風濕錠、痠痛立克等痛風藥時,也容易產生史蒂文強生氏症候群,而在國外,會造成此病症的藥物主要是抗生素以及非類固醇消炎藥,研究團隊亦準備投稿在科學雜誌上。陳垣崇指出,研究團隊根據台灣各地均有臨床醫師通報或發表病例,已篩選出包括年輕型高血壓、糖尿病、躁鬱症、史帝文生氏強生氏症候群,以及乾癬,肢帶行漸進式肌肉萎縮症,新症候群等三種疾病,進行致病基因搜尋,乾癬基因已完成初步的結果發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