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陸宏觀調控衝擊黃豆價格 食品業壓力大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十三日電)中國採取宏觀調控措施為經濟降溫,食品業雖未遭直接點名,但由於預期心理衝擊,大宗物資期貨價格大幅回檔,庫存成本處於高檔,業者面臨不小壓力,加上經濟降溫,消費面衝擊難免,普遍看淡後勢。

部份行業出現過度投資熱潮,中國大陸2004年第 1季GDP年增率達9.7%,高於中國政府目標的7% ,引發中國大陸當局於 4月28日宣布提高鋼鐵、水泥、電解鋁及房地產 4大產業自有資產比例、授信門檻及總量管制。

僅管食品業者指稱大陸宏觀調控措施,對自有資本比重高的台商,在資金運用上影響有限,但大陸內需市場降溫與市場消費力難以脫離關係,社會緊縮將影響後續的消費力。

首當其衝的是大宗物資業者,原本就因市場供過於求,競爭激烈。普遍以低價搶攻市場的業者,在此波大陸當局宣布實施宏觀調控,國際穀物期貨價格隨之大幅回檔,導致成本墊高之際轉嫁更趨困難。包括統一、卜蜂、大成、福壽等食品業台商營運都將受到衝擊,業者對於後勢普遍看淡,未來 2季在高成本以及淡季效應影響下,要繳出亮麗成績恐將加把勁。

統一企業表示,大陸食品產業近兩年已供過於求,許多廠商設備、廠房都閒置,並沒有大肆擴廠、競相投入新設備的現象,大陸的宏觀調控措施預期將加快產業重新洗牌、整合的腳步。

國際穀物欠收,再加上中國大陸強勁需求,去年底起國際原物料行情急遽飆漲,今年 3月芝加哥三大穀物行黃豆期貨甚至升抵每公噸460美元,創下 1988年來新高,玉米期貨每公噸也達205美元、大麥每公噸210美元。不過隨著大陸當局採取宏觀調控,國際行情急速下挫。

根據廠商 6月11日最新報價,黃豆期貨每公噸已回檔至357美元,跌幅近3成,玉米與小麥每公噸分別回檔至170及190美元。再加上對岸銀行開始緊縮廠商授信,整體市況反轉,業者利潤甚至開始由正轉負。

業者指出,由於國際穀物通常由散裝船運方式載送,運送時間在2個月以上,於3-4月採購的一批貨,將陸續靠岸,當時採購的成本幾乎正值歷史高檔區,另方面,溫氏效應造成初步心理層面衝擊,短期假性需求全都不見了,加上產業處於淡季,預料市場將反轉為供過於求的情形。

據了解,由於之前的假性需求太過強烈,進口量太多,油脂業已出現產能過剩,為緩解供過於求現象,在宏觀調控措施下約 2/3大型煉油廠協議聯合減產,以致到目前為止,黃豆價格尚未見到止跌訊號, 9月期貨每英斗更已跌破700美分。

去年度大陸黃豆年進口量達2400萬公噸,高於當地2000萬公噸的產量,隨著市況反轉,日前高達16家大型煉油廠甚至向美國大豆協會等窗口喊話,揚言下半年將減少40% 採購量,業者預估,今年大陸進口量可能由原預估的2500萬公噸縮減至1800萬公噸,以調節供需。

廠商表示,由於大陸業者看好今年即將到來的大多頭,自前年底就開始提前採購穀物期貨,有的甚至提早半年。例如今年初就已開始標購7、8月的穀物期貨。但是隨著近日國際行情不斷下跌,廠商利潤已由盈轉虧,最近甚至出現業者開始在市面上轉售巴西黃豆現象,以攤平成本。

業者坦承,中國大陸大宗物資關稅高,超過100%,加上政府對當地及國營企業的保護,競爭相當激烈,外來廠商均經營得相當辛苦,截至目前為止,少有廠商能夠繳出亮麗成績,包括統一企業,飼料廠中今年首季也僅有 2家出現獲利,其他小廠表現同樣都不盡理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