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記憶 教育部2006月曆 明天開賣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二十七日電)教育部二00六年月曆以「台灣記憶」為主題,蒐集十九世紀平埔族二十幾張圖片,都取材自蘇格蘭人約翰‧湯姆森實拍照片的銅版畫,教育部長杜正勝今天表示,他選圖的用意,是要讓大家知道平埔族在台灣存在過的歷史事實,並認識西方的藝術銅版畫。

這份封面題有「台灣記憶」、「雅淨樂土,善良人民」,並標示明年狗年「歲次丙戌」的教育部二00六月曆,一共印一萬份,教育部員工正在包裝,最快明天開始在教育部員工消費合作社販售,每份新台幣二百二十元,販售數量僅約二千五百份。

教育部去年出版以「躺著」的台灣古地圖為主的二00五月曆,引起習慣看「站直」的台灣地圖的人士批評,杜正勝則說是提供大家「看台灣」的許多不多角度,也獲得相當多讚美與肯定,並想得到一份。

杜正勝說,今年選擇的二十幾張圖片,主要是傳達十九世紀下半葉人們看到的台灣,包括台灣在平地原住民的情形,也有漢人、高山族,就像當代畫家李梅樹所畫五十年前台北縣三峽有人們在河邊洗衣服的景色,現在早已消失,何況一百多年前的台灣景觀,當時台灣確實是「雅淨樂土,善良人民」。

他同時表示,英格蘭人約翰‧湯姆森西元一八七一年到台灣,回去後,一八七五年出版「麻六甲、印度支那與中國間海峽:十年海外歷險記」,二年後,有兩人譯成法文本,書名改為「中國與印度支那的十年之旅」,這次教育部月曆選的就是法文譯本的圖片,是依照片做成的銅版畫,更傳真、傳神,也是一種藝術。

杜正勝說,這二十幾張圖代表台灣存在過的歷史事實,可以看到台灣土地優雅安靜,人民善良純真,平埔族也是男女平等,夫妻相互敬愛,才會有「牽手(閩南語音『砍秋』) 」去散步的詞,當時台灣雖然物質落後,仍有環保、人際和善、家庭和樂等已經逐漸被人們遺忘,卻又是二十一世紀在追求的生活內涵。

被媒體問到教育部二00六年月曆是否仍強調本土,杜正勝表示,住在這裡、吃在這裡、活在這裡,當然要強調本土,「要不然要什麼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