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開門 迎向國際.2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凌莉報導)

嶄新阿里山
木橋連結未來新貌

 
今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阿里山套裝旅遊線」國際競圖首獎的阿里山木造橋出現在美國館展場的入口,吸引了參觀者及專業人士目光定焦,這個設計案以阿里山奮起湖高山鐵路站區規劃為主,設計完成後,橋下將出現「新世界料理中心」。

奮起湖位在嘉義縣竹崎鄉中和村,海拔約一千四百公尺,因為三面環山,中間低平,形狀像畚箕,原名畚箕湖。這個區域居阿里山森林鐵路的中點,風景主要也以車站為中心,區內還有瀑布、清溪、奇石怪木等自然景觀,讓來此地的旅客有深入原始林探險的感覺。

為了讓這個已開發的觀光勝地能夠在新時代滿足新旅行觀的需求,獲得首獎的建築團隊RUR(Reiser+Umemoto)以新型態自然環境中的生活方式、郊區居所、度假文化、餐飲等多面向考量,重新整合地景與觀光,在獨特景致裡再現新貌。

阿里山一帶居住著鄒族部落,鄒族生活手工藝品包括皮革製品、藤編及網袋等。在奮起湖高山鐵路站區規劃設計案裡,RUR運用了當地部落的文化特色,以鄒族竹籐背袋編織為設計靈感,安排一座連結車站與自然景觀間的拱型便橋,並且讓台灣式微的木構造技術再現。

RUR的建築設計採開放式,他們規畫案中使用具有彈性的膠合木材為主要原料,藉此原料統合各棟建築與景觀,從拱形便橋、區內主要動線的休息區、服務站、溫室、旅館及可供作欣賞落日美景的高架步道等。連結自然步道與奮起湖車站的木造橋便道,打開了人們在原有車站的活動空間。過去沒有便橋,車站僅止於火車間歇及旅客上下車的功能,架設木造橋後,車站空間延展開來,未來的新貌除了連結功能外,還有節慶活動的空間。

建築師小檔案

RUR建築事務所是由Jesse Reiser與Nanako Umemoto共同組成,他們把事務所定位在一個原創的實驗室,在設計案中把含有深意的社會文化與建築結構概念融合成一個充滿張力的建築,探討原生意象成為他們作品的最大特色。

近年他們設計的提案獲得國際矚目,包括紐約當代美術館(MOMA)位於曼哈頓市區的新館提案、紐約世貿中心競圖案決選案(與其他建築師事務所聯合提案)、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科比意特展設計等。

RUR最近的作品之一是德國萊比錫BMW廠房,他們突破傳統廠房的設計,將廠房、景觀與都市裡的公共建設整合為和諧的空間。此外,也在基地上一座幾乎看不見的高塔,設計出由水霧噴射的人工霧景,投射出BMW醒目的商業標誌。

從遠方看來,會先看到亮眼的水標誌,愈接近基地,這座噴水高塔才會映入眼簾。

禪意日月潭
漫步水岸竹林映照

從合歡山峰的武嶺附近發源的濁水溪,上游一部分水流匯成日月潭,它原來只是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小湖泊,早在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發電需要,攔截濁水溪流水築了一條長十五公里的地下水道,穿過水社大山進入日月潭,大量水域淹沒許多小山丘,形成今天潭面一百多平方公里,湖周三十三公里的湖。

在台灣眾多水庫湖泊風景區中,日月潭最受矚目,潭中以拉魯島(光華島)為界,北邊形如日;南面像月鉤,因此得名。日月潭的湖光山色是台灣八景之一,早在清代就流傳著「潭中浮嶼」、「潭口九曲」、「萬點漁火」、「獨木番舟」、「水社朝霞」、「荷葉重錢(重錢指的是菱角)」、「番家杵聲」、「山水拱秀」。其中,「潭中浮嶼」裡的浮嶼就是指拉魯島,日月潭的景色因它而更加生動。

日月潭鄰近邵族部落,恬靜而高雅,寧靜的晨曦中,陽光會從薄霧裡透出光線來,在湖光山色中更顯露幾分靈氣。相傳邵族人的祖先是在追逐一隻白鹿時,發現了日月潭,美麗的湖水與湖中鮮美而多樣的魚類,讓他們決定居住下來。

日月潭獨特的地景與氛圍深深吸引了日本建築師團紀彥,他被早晨薄霧中升起的晨曦所感動,他的設計提供一個回應日月潭風光的環境,並且透過對應手法來強化優美的風景資源。團紀彥的概念並不是創造一個場所,而是涵構一個與土地息息相關的「和諧共生的型體」,他的設計案在「日月潭套裝旅遊路線」國際競圖中獲得首獎。

如同近年來許多日本設計師強調的風格般,團紀彥走的是禪意路線,他以多樣形態的配置概念出發,試圖將日月潭靜謐、神秘的氛圍和氣質再提昇。在水社親水公園部分,他在環形外圍以竹林形成一個緩坡,內圓則是曲形茶葉梯田,公園岸近水處安置荷田,這樣一個禪意十足的花園下則設計一個停車場。此外,還透過水陸連接的穿梭步道,以及拉魯島上的水中餐廳,從公園沿著湖面,穿過水中餐廳向山遠望,創造禪中詩意的景緻。

建築師小檔案

現年四十九歲的團紀彥從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系畢業,又進入東京大學研究所,專攻建築與都市設計,之後進入耶魯大學研究所。他受到作曲家父親團伊玖磨的影響,在美國拿到建築碩士學位後,即刻返國成立工作室。

團紀彥過去設計最知名的案子是一九九一年的「新大野大橋建築設計」,近期的作品則為京都地區一座運動公園相鄰的游泳池複合設施。他有效地運用建造游泳池所移除的泥土作為周邊地景,而建築物則隱藏在充滿綠色植物的山丘下,懸浮在大型泳池上的是略彎的屋頂,這些屋頂同時也是吸收太陽能器具,建物設施多功能運用,兼顧景觀與環保功效。

追想安平港
遊憩碼頭結合水岸光影

陳達儒在四十多年前寫的一首《安平追想曲》,滄桑的曲調勾起人們對台南安平港無限的遐思。

安平是台灣最早開發的區域,從十七世紀初荷蘭人佔領、一六六一年鄭成功持續開發、再到一八八七年清光緒時期成為全台首府,台南一直是台灣政治、軍事及文化重心。隨著台南海岸地形劇烈變化,港口泥沙淤積,再加上政經重心北移,台南府城的領導地位日漸式微。

在《門戶系列》競圖整體規畫後,安平港區將造就成一個國際性親水遊憩、商業、藝術、文化、知性展示等綜合性港灣,「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也可望成為台灣新景點。安平港門戶專案包括「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及「安平港遊憩碼頭」,這二個計畫分別由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王明蘅及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的年輕團隊「原創空間實驗室」負責。

「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計畫」由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王明蘅設計規劃,將安平舊市區內歷史遺跡、廟宇、古堡、砲台等歷史文化資產與安平漁港、商港優越的親水空間互相結合串聯,整個園區內除重現熱蘭遮城外,也將恢復整個安平舊部落景觀,並設置港濱歷史公園、舊關稅局、蚵灰窯文化館、兵器博物館、荷蘭船博物館、安平博物館、美術館等,重塑台灣歷史開拓形貌。而這項計畫去年也獲美國「親水之都年度國際大賽」計畫類大獎。

除了整合整個安平文化特定區的歷史遺跡外,結合安平港遊艇碼頭與漁港的親水環境,塑造優美的水岸景觀,構築觀光遊憩交通系統也是安平門戶再開發的目標。獲得此次「台南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遊憩碼頭」國際競圖首獎的原創空間實驗室,以當代手法來呈現安平的歷史意境,挑戰三百多年歷史脈絡與當代發展契機間的張力。

原創空間實驗室以「水的波紋」與安平水岸特有的光影及質感為設計靈感,透過形態分析與轉換,使原來筆直的水泥碼頭成為多元且豐富的水岸商街,並且在考慮周邊環境的歷史元素後,建立建築與水岸之間的關聯,展露安平地區特有的氛圍。

建築師小檔案

原創空間實驗室團隊創立於二○○三年,由成大建築研究所畢業與在學之年輕設計師組成,致力於都市設計、空間及構造語言之開展。成員包括羅瑾瑜、曾文山、黃偉城、沈弘軒、林家羽、何基豪。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