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唐詩(13A)

作者:朝暉
四明山,道家的名山,在今浙江省餘姚市。詩題「歸四明」其實就是回越州的家鄉老宅,賀知章將老家的本宅一部分設為道觀。圖為浙江寧波四明山。(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21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第十三課

一、瘦,雨梅肥(《平水韻》上平五微)(選自《聲律啟蒙》)

來對往,對稀。
燕舞對鶯飛。
風清對朗,露重對煙微。
瘦,雨梅肥。
路對漁磯。
晚霞舒錦繡,朝露綴珠璣。
夏暑思欹枕,秋寒婦念寄邊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邊漁父去;陽半莎原上童歸。(下劃線字為入聲字)

注釋及說明:

1.來對往,密對稀:「來」可對仗「往、去、到」等;「密」可對仗「稀、深、疏」等。

唐‧張九齡《登荊州城樓》:「古往山川在,今來郡邑殊。」
唐‧張說《扈從南出雀鼠谷》:「山南柳半密,谷北草全稀。」

2.燕舞對鶯飛

梨樹飛花梁燕舞,竹林芳草野鶯飛。 (朝暉 原創)

3、風清對月朗,露重對煙微:「月朗(音壤,上聲)」指月色清朗。「露重」指露水多;「煙微」即煙輕或輕煙。例句:

元宵月朗心千古,紙帳風清屋半間。 明‧羅欽順《壬申元夕大人用梅聖俞韻賦四章依韻奉呈並寄二弟 其一》
月寒花露重,江晚水煙微。 五代‧江為《江行》

4.霜菊瘦,雨梅肥:秋天已經有霜,所以「秋菊」也可稱為「霜菊」,古人認為菊花品相看起來清瘦,故稱「霜菊瘦」。「雨梅肥」中的「梅」是指梅子,剛好在梅雨時節成熟。北宋‧梅堯臣《宣州雜詩》:「五月黃梅肥,終朝密雨微。」另外,將「霜菊瘦」和「雨梅肥」用於一首詩中要謹慎,這是不同季節的兩個畫面,古代近體詩也沒有這種對仗例子。

未見西風霜菊瘦,先嘗北渚雨梅肥。 (朝暉 原創)

4.客路對漁磯:客路,只要是離開家鄉的行程中都可以稱之為客路。|漁磯,可供垂釣的水邊岩石。

望斷千山悲客路,夢回孤艇釣漁磯。 (朝暉 原創)

5.晚霞舒錦繡,朝露綴珠璣:大意,晚霞如鋪開的色彩精美的絲織品,早晨的露水如珠玉點綴散布在樹葉上。

6.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婦念寄邊衣:大意,炎熱的夏天,旅客倚靠在石枕上動了思鄉之情;秋天天氣漸寒,婦女念叨著要給在邊關從軍的丈夫寄去冬衣。

7.春水才深,青草岸邊漁父去;夕陽半落,綠莎原上牧童歸:漁父,漁翁。|綠莎,綠色的莎草;也可以泛指綠草地。上下聯大意,春天河水才剛上漲,漁翁沿著青草岸邊划船遠去。夕陽尚未下山,牧童從長滿綠莎草的原野上放牧歸來。

岸邊、林間、花間、河邊、山中、階前、雲端等,這些均屬於方位名詞,可以與月下、原上、江上、天上、窗外、水面、雪裡等相對。這種對仗方式在近體詩中很常見,要記下來。

二、六首押「五微」韻的古代經典近體詩

2. 送賀監歸四明應制  唐·李

久辭榮祿遂初衣,曾向長生說機。
自從茅氏,恩波寧阻洞庭歸。
瑤台含霧星辰滿,仙嶠浮空島嶼微。
借問棲珠樹,何年向帝城飛。

背景故事: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春正月,八十六歲高齡的賀知章辭職並請自度為道士[1],獲批准。賀知章在朝中的人緣很好,他在朝為官經歷了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個時期。也是朝廷實行科舉考試之後,浙江出來的第一位狀元。之前多次請辭都沒有被批准。正月下旬,唐玄宗帶文武百官到長安城外的長樂坡,設宴給賀知章送行,並御製詩以贈行。李白以翰林待詔的身分參加了。賀知章對李白有知遇之情,「詩仙」這個名號也與賀知章的賞識有關係。據《舊唐書‧李白傳》載:「初,賀知章見白,賞之曰:『此天上謫仙人也。』」

注釋:①賀監:賀知章曾任祕書監(正三品),晚年自號祕書外監,故稱。②四明:四明山,道家的名山,天台山的支脈。地址在今浙江省餘姚市。賀知章的祖籍是杭州蕭山人,後遷居到了越州(今浙江紹興),四明山就在那附近。「歸四明」其實就是回越州的家鄉老宅,賀知章將老家的本宅一部分設為道觀。|「應制」即應皇帝的旨意而創作的詩文。③榮祿:功名利祿;本詩泛指官職。④初衣:原意指沒有當官之前穿的衣服。其實此時賀知章已經是道士打扮,只要不是官服,都可以說是初衣。⑤長生:本詩泛指道家的修真。古人認為,如果修道有成,能超脫三界,達到長生不老,故稱。⑥息機:「息」指熄滅、去掉。「機」指的是常人的心機、機巧、機謀等;「息機」其實是指通過修煉,去掉常人之心。|說,談論、切磋。⑦茅氏:指茅濛,傳說其成道的時候白日飛升離開。南朝‧宋‧裴駰《史記集解》引《太原真人茅盈內紀》記載:「始皇三十一年九月庚子,盈曾祖父濛,乃於華山之中,乘雲駕龍,白日升天。先是其邑謠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泰清(天空),時下玄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腊嘉平(「腊」指腊祭,「嘉平」是腊祭的別稱)』」。「真訣自從茅氏得」大意,賀知章的修道法訣是當年茅氏留下來的(所以他早就有修道之心)。⑧恩波:皇恩。本詩借指皇帝。⑨寧阻:怎麼會阻止。「寧」副詞,讀音「令」去聲。⑩洞庭歸:本詩的意思是修煉返本歸真。古來有很多道士在洞庭湖一帶隱居修道。原因是《莊子‧天運》記載了黃帝在洞庭湖借用音樂給北門成(黃帝時期的樂官)等人傳道的故事[2]。南梁‧王僧孺《詠春詩》:「何殊九芝蓋,薄暮洞庭歸」唐‧張說《岳州別趙國公王十一琚入朝》:「今參魚鱉守,望美洞庭歸。」古代很多儒生及道士都對黃帝有仰慕之心,「洞庭歸」不僅表達了自己修道的決心,還期盼黃帝能回歸,再次給世人傳法傳道。宋‧蘇軾《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咸池(黃帝傳道時的樂曲名)』之音;靈嶽三呼,共獻後天之祝。」(這裡說的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⑾瑤台:瑤池。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另外,「瑤台」在古詩文中還可以指古代貴族之家用玉石製作的梳妝檯。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白雲端。」⑾含霧:形容仙氣氤氳,美景若隱若現。⑿仙嶠(音轎,去聲):仙山。⒀珠樹:傳說中仙界的仙樹。《山海經‧海內西經》:「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玗琪樹。」

讀音說明:① 「說」本詩讀「泄,去聲」(霽韻)。粵語發音近似。《唐韻》、《佩文韻府》的注音為「失爇切」,其中「爇」古音注為「如劣切」。②當「說」與「悅」通假時,「說」讀音入聲「閱」(屑韻)。③當「說」字作「說服」時,讀音「稅,去聲」(霽韻)

全詩大意:早就想辭官回家,穿上道袍,以遂當初的心願;曾經嚮往修真,並常與同道相互切磋去掉常人之心的體會。(賀監)修真的法訣據說是從秦朝時期的道家高人茅濛流傳下來的;皇上又怎麼會阻止他想修道的事情呢。瑤池仙境景色迷濛,滿天星辰閃爍;仙山上,浮於雲海中的島嶼景色若隱若現。想問問棲息在仙樹上的仙鶴,什麼時候再飛回長安探望我們呢?

李白祝願賀知章很快就修道有成,所以描寫了瑤池的景色「瑤台含霧星辰滿,仙嶠浮空島嶼微」,言外之意是說賀知章很快就會去仙界逍遙了。 清王翬 松路入仙山圖 冊(台北故宮博物院

詩評:在古代的儒家修行者中,賀知章是為數不多的,用一世就走完儒家修煉的全過程,並轉入道家修煉。換一句話說,儒家修煉到高層次,是歸入道家的。

「瑤台含霧星辰滿,仙嶠浮空島嶼微。」這其實是一聯祝福語,李白要祝願賀知章很快就修道有成,但卻不用平鋪直敘的方式寫。因為修道有成那就是位列仙班,到仙界去生活。所以李白描寫了瑤池的景色,言外之意是說賀知章很快就會去仙界逍遙。這種創作技巧是我們要學習和借鑑的。

「借問欲棲珠樹鶴,何年卻向帝城飛。」其中的「(仙)鶴」借指賀知章。言外之意是說,您將來在仙界中自在逍遙,什麼時候能飛回來紅塵探望我們啊?因為宴會有皇帝在場,賀知章又是四朝元老的前輩,所以李白這首詩用詞用典都恰到好處。

2. 荊門道懷古唐·劉禹

 山川舊帝畿,宋台梁館尚依稀。
馬嘶古道行人,麥秀空城野雉飛。
風吹落葉填宮井,火荒陵化寶衣。
徒使詞臣庾開府,咸陽終苦思歸。

創作背景:公元805年,唐順宗李誦革新失敗,被迫讓位於唐憲宗李純;原來受重用的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這首詩是去常德赴任途中經過荊州時寫的。

注釋:①荊門:荊州,也稱江陵。在今湖北省荊州市。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國都城「郢」都所在地。②帝畿:荊州曾是南朝梁元帝的都城,地處長江以南,所以本詩稱其為「南國」。③宋台:指戰國時期文學家宋玉《高唐賦》中說的雲夢之台遺址。④梁館:指梁元帝時期修建的一些館舍。⑤麥秀:麥子的長勢很好。遺址空地被附近的鄉民種上的莊稼。⑥野雉:野雞。⑦宮井:以前宮殿內的水井。⑧火入:指農民用乾枯的荒草、稻草、秸稈焚燒成草木灰保養土地;這種方式其實也是古代的讀書人教的[3]。⑨荒陵:荒冢、孤墳。⑩寶衣:原意指貴重的衣服。本詩指墳墓中殉葬的衣物。因為這裡的荒冢埋的可能是以前宮廷中的顯貴。⑾庾開府:庾信。北周南陽新野人(古代屬荊州管轄),字子山。文藻綺豔,與徐陵齊名,時稱徐庾體。原是南朝梁武帝蕭衍時期的官員,侯景之變時,庾信到江陵投奔梁元帝蕭繹,後奉使聘西魏,被留在長安城無法返回。庾信後來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庾開府。到他去世都沒能返回家鄉。庾信的詩文一直受後世文人讚賞,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⑿咸陽:本詩實指長安城。因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都城還是在咸陽,當時沒有長安城。漢高祖劉邦問鼎中原後,在原咸陽城附近渭河南岸遺留的宮殿群基礎上營建都城,因為此地為秦時的長安鄉,後來都城名就定為「長安」。本詩之所以用「咸陽」而不用「長安」,是因為劉禹錫當時在朝廷的政敵很多,怕被聯想。「長安城」是當時唐朝的首都,如果用「長安」二字,尾聯可以被解讀為「現在朝廷不行了,很多像庾信那麼有才能的人都不想為朝廷效力,想早點退休回家。」

讀音說明:①「嘶」古音讀「西」,屬「八齊」韻。如果讀「斯」,屬「四支」韻。這兩個韻部可互為鄰韻但不能混淆押韻。所謂的「鄰韻」是指近體詩的第一句,如果須要押韻的律句,可用讀音近似的鄰韻字來押韻[4]。②「雉」古音讀上聲「紙」。

全詩大意:荊州此地的山川也是南朝梁元帝的都城,戰國時期雲夢台、梁元帝當時修建的館舍建築遺址還殘留著。古道上有驛馬的嘶鳴聲,道兩旁有行人在歇息。遺址的空地上被農民種上了小麥,長勢很好,野雉在麥田上飛翔。多少年的風吹落葉,快要填埋了枯井;焚燒秸稈,是否也燒化了荒冢中的衣物?也就是荊州此地,讓當年的大詩人庾信,客居長安城多年,想回都回不來啊!

詩評:這首詩是懷古傷今之作,前三聯描寫舊朝遺址的景色,不免令人心生悲戚。尾聯用典極為巧妙,庾信當年是身在長安城,想回家鄉荊州回不了。作者則是身在荊州,想回長安城回不去。雖然目的地不同,但悲傷之情彷彿連接了時空,從南朝的庾信到唐朝的劉禹錫,再傳遞到現今,讓讀者感同身受。

古人詩評:①金末‧元好問《唐詩鼓吹箋注》:只「尚依稀」三字,已寫盡弔昔傷今之感。②明‧邢昉《唐風定》:高淡淒清,又復柔婉。

劉禹錫《荊門道懷古》是懷古傷今之作,詩情彷彿連接了時空,讓讀者感同身受。古人評之:高淡淒清,又復柔婉。 浙江寧波四明湖秋日景觀。(Shutterstock)

三、附注:

1.《舊唐書‧本紀第九》:「(天寶二年)十二月乙酉,太子賓客賀知章請度為道士還鄉。」「(天寶三載正月)庚子,遣左右相已下祖別(餞行)賀知章於長樂坡,上賦詩贈之。」《舊唐書‧賀知章傳》:「天寶三載,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里,仍捨本鄉宅為觀,上許之。」「(唐玄宗)御製詩以贈行,皇太子已下咸就執別。至鄉無幾壽終,年八十六。」

2.《莊子‧天運》:北門成問於黃帝曰:「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吾始聞之懼,復聞之怠,卒聞之而惑,蕩蕩默默,乃不自得。」帝曰:「汝殆其然哉!吾奏之以人,徵之以天,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大清……(黃帝傳道的詳細內容很長,有興趣的讀者可搜索原文閱讀。)

3.古人認為,莊稼的生長,消耗的是大地的陰陽兩氣。所以古代科班秀才必讀之書《周禮‧秋官司寇》教了一種促進樹木生長及保養耕地的方法:「夏日至,令刊陽木而火之。冬日至,令剝陰木而水之。若欲其化也,則春秋變其水火。」譯文:夏至的這一天,到山的南面,將那裡林木(陽木)靠近樹根處的樹皮剝下來,到農田附近找一塊空地,將這些樹皮與一些枯草、秸稈一起燒成草木灰,將這些草木灰灑在農田裡,補充大地的陽氣。冬至的這一天,到山的北面,將那裡林木(陰木)靠近樹根處的樹皮剝下來,連帶一些枯草敗葉收集起來,絞碎後在已經收割了莊稼的田地裡挖一個淺坑,將細碎的樹皮爛草鋪在坑內,澆水,讓水帶著陰氣滲透到地裡,給耕田補充陰氣,然後用泥土將之覆蓋,第二年春耕時它們已經化為沃土。如果要開墾荒地,那麼在春至與秋至的時候也這樣做,春至用水,秋至用火。這樣保養一年以上,荒地也能變成適合種莊稼的耕地了。

在中國古代,比如周朝時期,以上的操作都必須在「柞氏(官職名)」指導下進行,這樣才不會引發山火。古代的地方官員,刺史、縣令等每到節令的時候,也都要帶衙役去各鄉指導農民耕作,因為古代地方官升遷的兩個重要指標就是糧食豐收、人口增長。《舊唐書‧蕭定傳》:「(唐代宗)大歷中,有司條(條列)天下牧守課績,唯(蕭)定與常州刺史蕭復、豪州刺史張鎰為理行(政績)第一。其勤農桑,均賦稅,逋亡歸復,戶口增加,定又冠焉(三人中蕭定綜合最佳)。尋遷戶部侍郎、太常卿(正三品)。」

中國有幾千年是以農耕為主的社會形式,使用草木灰保養土地及防止蟲害;使用幾千年的柴燒爐灶,都要用枯草或秸稈引火。沒聽說哪個朝代因為裊裊炊煙污染了綠水青山。

4. ①送長兄遊隨陽 北宋‧宋祁

漢東煙樹露蟬嘶,回首周南涕易危。
梁苑謾傳居右賦,扶風誰識最良眉。
仙巾雨墊愁懷路,素壁塵凝憶問詩。
他夜夢魂知不遠,蘧蘧長繞越禽枝。

本詩押四支韻,「嘶」字作為鄰韻。

②春霽憶洛陽 北宋‧韓維

少年結客洛陽時,閒傍東風駐馬蹄。
山色遠饒潘岳宅,波光輕撼窈娘堤。
花繁到處紅如堵,酒好尋常醉似泥。
賴有金台舊知己,應憐魂斷虎牢西。

本詩押八齊韻,「時」字作為鄰韻。@#

看更多【跟我學唐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解印書千軸,重陽酒百缸。」這句話有自我解嘲的意思,睦州刺史為上州刺史,從三品。工作了幾年,所有的家當也就是書籍千軸,酒百缸。這酒是帶不走的,能帶一缸在路上喝就不錯了,說不定這百缸酒也是歷任的刺史積累下來的,有多少是杜牧自己釀製的就不得而知了。
  • 宋‧梅堯臣《依韻和孫都官河上寫望》一詩,作者以淡泊的心態,用詩的語言描繪出了紅塵中的幾處場景;而尾聯的言外之意,表達的是作者身在其中,心不在俗世的修行感悟。換一種方式說,如果名畫《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紅塵百態,那麼作者就是靜觀紅塵的畫外之人。
  • 「暮鼓朝鐘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缸。白灰旋撥通紅火,臥聽蕭蕭雨打窗。」蘇詩詩中的熏香可不是為了所謂的「附庸風雅」,用篆香及木炭隔火熏香,在唐宋時期發展到了頂峰。用木炭火熏香,香氣的能量場是純陽的,吸到肺部後,陽氣足。古代將病毒、細菌通稱為病氣、邪氣,它們是屬陰的。所以,用傳統的方式熏香,就能防止一些流行性的疾病。
  • 宋玉、杜甫等先賢,將落泊生涯化為優美的詩篇。讓我們後人在拜讀了這些詩篇後,領略了有可說道的、有可借鑑的、有可受益的傳統文化內涵;並重新演繹、弘揚給現今的世人。正如北宋‧歐陽修《感二子》詩中寫的:「英雄白骨化黃土,富貴何止浮雲輕。唯有文章爛日星,氣凌山嶽常崢嶸。」
  • 「巴山夜雨漲秋池」言外之意是說,本身秋天因為天時的關係,河水開始上漲,河道開始暢通,就讓人有想回家的衝動,更何況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漲了,河道已經暢通,能不想念嗎?而第三第四句中重複「巴山夜雨」四個字,是為了說自己在這個時候最想家。《唐詩繹》評曰:「於寄詩之夜,預寫歸後追敘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寫法。」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其中「鷗鷺忘機」典故出自《列子‧黃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識人亦然,不僅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還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遙知馬力,歲久見人心。」
  • 古代詩人常借月光來表達對親友的思念。李白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因為月亮的清輝是兩地共有的,所以這裡作者要贈送的是思念之情;因為相隔兩地,不能將這濃濃的思念親手送給你,那我們還是期待在夢中相見吧!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宋‧陸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古代名家的作品能跨越時空,讓我們感受到中華歷史的厚重與滄桑。「一千五百年間事」,物亦非,人亦非,「只有灘聲似舊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