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蠻牛下毒案 專家:消費者應提昇自覺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十九日電)保力達蠻牛遭人下毒事件持續引發社會關注,其中遭下毒飲料瓶身都貼有歹徒的警告標語,但四名誤喝民眾及便利超商店員卻都因缺乏警覺性而忽略,造成目前一人死亡的悲劇,台灣專家紛表示,台灣消費者的自覺能力實在有待提昇。

根據警方調查,遭人下毒的蠻牛飲料瓶身上,都貼有「我有毒、請勿喝」的警告紙條,且瓶蓋明顯有被人扭開的痕跡,但四名誤喝有毒飲料的民眾卻都未發覺有異,甚至連便利超商負責結帳的店員也不以為意,讓外界開始質疑,是否台灣民眾太缺乏危機意識。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葉安義表示,面對這種惡意下毒的案件,民眾其實應該要擁有更高的警覺性,畢竟如果明看見飲料瓶身貼有異常的標語、或瓶蓋有遭人破壞的痕跡,無論基於何種考量,民眾都不該再貿然飲用。

他指出,相較於鋁箔包、保特瓶等易被人以針筒注入毒物的包裝材質而言,鐵、鋁罐及玻璃瓶等密封包裝的飲料,其實在安全性上相當有保障,民眾只要仔細觀察瓶蓋是否保持完整,便可十分輕易的判斷出飲料究竟有無遭人打開。

儘管安全性無虞,但台灣的玻璃瓶包裝還是有進步的空間,葉安義說,像國外的業者便會在瓶蓋上再額外加設一片「金屬凹片」,方便消費者只要輕輕用手按壓,即可透過壓得下去與否,來判斷瓶子是否仍處於完全密封的狀態,台灣雖然早在十多年前即有業者引進同樣的技術,但由於成本過高,所以並未被普遍運用。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程仁宏則建議,民眾應該養成「二看、一壓、一喝」的自保習慣,所謂的「二看」,指的是購買飲料前一定要檢查包裝上的商品標示及保存期限,接著再確認飲料包裝的密閉性,如果是玻璃瓶,就得注意瓶蓋是否一體成型、有無遭受外力侵入的不規則痕跡,瓶蓋打開時也應有卡擦聲。

「一壓」是在選購紙盒及鋁箔包飲料時,先輕輕按壓一下,觀察有無氣體或液體滲漏;「一喝」則是喝任何飲料時,第一口一定要小口的品嚐,只要察覺口感有落差,如發苦、發麻、刺激感等,就要馬上吐掉、並漱口。

程仁宏說,民眾若喝飲料後感到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並記得請醫師出具診斷證明,連同喝剩的飲料或飲料外包裝、發票等證據,都可以在事後向業者提出相關的醫療、交通、工作及精神損失賠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