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整治基隆河二仁溪 環署將投17億元經費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七日電)國內的公共污水下水道建設進度牛步,多年來普及率無法有效提昇,間接造成河川污染整治的困難,為彌補這項漏洞,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決定,全面推動以往僅被視為輔助之用的「截流整治」方式,今年將投入新台幣十七億元經費,先期鎖定基隆河及二仁溪試辦,最快一年半內即可完工。

受限於土地取得困難、地方政府財政拮据等因素,國內各縣市公共污水下水道建設始終難以推動,普及率平均只有百分之十,即使是全台最高的台北市,普及率也僅百分之六十九,距離歐洲先進國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普及率,相去甚遠。

環保署指出,包括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雲林縣、宜蘭縣及台南縣等在內的十二個縣市,公共污水下水道的普及率甚至為零。

眼見下水道普及進度遲緩,環保署因此規劃,將在各縣市,全面推動以截流站方式來處理污水問題,把無法納入下水道系統的污水,在流入河川前,先截往污水處理廠處理,以期收到立即的水質改善功效。

環保署表示,下水道的建設耗時,但河川污染整治工作卻不能再等,為免民眾對水質改善失去信心,決定自今年起即投入十七億元的河川海洋整治經費,全力推動各地的污水截流工程,初期選定基礎工程完善的台北基隆河、及污染情形嚴重的台南二仁溪,南北二條具指標性意義河川試辦。

環保署說,污水截流只是短期的治標方案,想要徹底、長期的解決河川污染問題,仍得依靠污水下水道的基礎建設,不過,在考量目前現實條件後,截流工程還是能讓民眾立即感受到水域環境品質與水質提昇的辦法。

由於污水截流方式,原本即屬於過渡性質的輔助方案,未來一旦各地污水下水道工程順利完工,花費龐大經費興建的截流工程,勢必得面臨停擺、無用的處境,因此也有不少人擔憂,截流工程是在花錢作白工。

面對這種質疑,環保署強調,截流工程將來還是可以提供作為下水道系統的風險管理工具,在緊急污染事件發生時,充當系統安全閥,阻止污水直接流入河川中;平時污水量大時,也可以輔助、強化污水的處理效能,因此,絕對是項值得的投資。

根據環保署的先期規劃,若土地徵收順利,基隆河及二仁溪的污水截流工程,將在今年內陸續動工,最快一年半內即可完工、運轉;環保署也樂觀預估,二年內即可收到顯著的水質淨化成效,後續將進一步在全國重要河川,同步推動相關截流工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