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扁談改革:不能危及社會穩定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陳水扁總統昨日表示,政府施政需要兼顧「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及「追求公平正義的社會秩序」,改革固然必須追求效率,但也不能忽視社會不同成員的需求,更要避免危及整體社會的穩定。他還強調改革不能媚俗,也必須優先照顧弱勢者。陳總統是在最新一期「阿扁總統電子報」回答一位民眾問題時,做以上表示。

這位署名「magolele」的民眾質疑陳總統在連任就職時,曾說已沒有續任的壓力了,所以可以放手改革,但為何像取消軍公教人員存款優惠利率等改革至今仍無法完成?對此,陳總統解釋說,軍公教人員退休金十八%的優惠利率,早已在民國八十四年即已修法取消了,但因法律不溯既往,八十四年以前的年資仍有優惠,而在職者八十四年之後的年資,不再享有優惠。所以,未來隨著時間的經過,這項優惠利率將會自然的消失。

陳總統還說,近期提出的稅改工程,推動最低稅負制及取消軍、教免稅的方案,既「沒有媚俗」,也沒有討好少數民意,是為了全民賦稅的公平、合理與正義,完全是符合社會公益的,政府也一定會規劃完整的配套措施,優先照顧弱勢族群,不會增加弱勢者的負擔。

改革的道路再艱難,阿扁也一定會堅持到底,但台政府施政需要兼顧「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及「追求公平正義的社會秩序」,改革固然必須追求效率,但也更需要耐心溝通,用理性和善意化解對立與怨懟,尋求最大多數人的認同和支持,才能化阻力為助力。

改革…扁有更深的體會

記者蘇永耀╱特稿

與台首任總統期間比較,陳水扁總統第二任仍然面臨朝小野大的政治生態,在這島內與兩岸情勢已愈趨於複雜的時刻,陳總統如何謀定而後動,於所剩任期內審慎出手,將決定其歷史定位。

不再重蹈四年多前率爾宣布停建核四的倉促,陳總統對於改革已有更深的體會。

執政與在野角色不同,並非完全可以用「進兩步、退一步」前進妥協的策略,而是講求如何營造有利的氛圍及輿論,形成多數民意的支持,讓改革能在最小的阻力下,順勢完成。

眼前許多改革困境常肇因於此,尤其推出改革的時機若不佳,更容易削弱改革正當性,甚至遭到張冠李戴的抹黑扭曲。

以稅制改革為例,陳總統在民眾繳稅期限的前一天透過總統經濟顧問小組會議宣佈此事,雖然本案已研議相當時間,也與相關部門與產業有過密集的諮商,但時機敏感也使這項措施招致「全民加稅」的不當解讀,陳總統與財經官員雖花了相當時間澄清,但因先入為主的印象,外界對稅改目標仍不免模糊,殊為可惜。

台政府施政失當,有時不在於政策本身,而是因若干戰術作為的誤判,使得推動成本與時程增加,加上政黨競爭,各種泛政治化攻訐因之奏效。

隨著中國對台統戰策略的靈活化,陳總統推動重大政策應更為審慎,避免捲入朝野內鬥或為中國借力使力,這不僅關乎施政能否成功,也考驗政府的效能,更重要的是兩岸綜合國力的關鍵對比。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